首页> 中文学位 >Analyse zum Thema Scham im Roman Der Vorleser
【6h】

Analyse zum Thema Scham im Roman Der Vorleser

代理获取

摘要

二战结束后的第五十年德语文学因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又重新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这部被翻译成25种语言的小说成为首部登上纽约时代杂志畅销书第一位的德语书籍,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和帕德里克-徐四金的《香水》一起被誉为德国战后文学最成功的文学作品。
  《朗读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爱情故事,整部小说是一位50岁左右的法律学教授米夏-伯格的生活回忆录,故事情节以第一口吻的方式,从15岁起,至“我”成为法律学教授止。“我”与文盲女主人公汉娜的爱情故事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小说中蕴含了爱情,罪责等多重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呈现出二战后经历过纳粹统治的德国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反思。米夏对汉娜的复杂情愫也反映出德国战后一代对父辈复杂情感:应如何对待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的人?文盲的女主人公汉娜为了避免自己的秘密被揭露,选择了牢狱生活,最终以自杀的方式在狱中结束了生命,也引发我们再次反思:文明的社会中个体的尊严与生命孰重孰轻。但是笔者认为,《朗读者》是第一部真正成功的以文学虚构的方式讲述大屠杀历史的德国小说。因此笔者决定以“羞耻感”这一精神分析作为文本研究的出发点,为小说阐释提供新的视角,引用心理学家Leon Wurmser的羞耻理论来分析男女主人公在三个标志性的人生阶段中的不同行为表现,从而体现“羞耻感”在其个体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实现对小说的另一种阐释。
  自《朗读者》问世起来,对于小说的阐释一直都围绕着爱与责,如何看待历史等主题。本文基于对男女主人公“羞耻感”的精神分析可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能借此更加丰富小说的人物形象,增加“羞耻感”这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的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