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运用于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适应性研究——以成都为例
【6h】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运用于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适应性研究——以成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辨析及界定

1.2.1 城市建筑综合体

1.2.2 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

1.2.3 非地面层步道系统

1.2.4 中介空间

1.2.5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选题意义、目的及核心问题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4.3 核心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建筑综合体及其通道树型交通体系概述

2.1 建筑综合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1.1 萌芽

2.1.2 工业革命对建筑综合体的终结

2.1.3 复兴

2.1.4 迅速发展

2.2 交通体系之于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重要性

2.2.1 内外环境角度

2.2.2 综合体运行角度

2.3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产生的背景

2.3.1 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

2.3.2 使用群体行为心理需求的变化

2.4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内涵及发展

2.4.1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内涵

2.4.2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发展

第3章 城市建筑综合体通道树型交通体系构成研究

3.1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组成及要素

3.1.1 系统组成

3.1.2 系统要素

3.2 系统属性

3.3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类型

3.3.1 根据城市建筑综合体类型划分的不同类型

3.3.2 根据通道树型的组织结构划分的不同类型

3.4 空间环境特征

3.4.1 连接性

3.4.2 开放性

3.4.3 兼容性

3.4.4 立体性

第4章 成都城市建筑综合体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现状分析

4.1 成都建筑综合体发展现状

4.1.1 发展概况

4.1.2 现状反思

4.2 成都地域属性解读

4.2.1 地理属性

4.2.2 城市属性

4.2.3 文化属性

4.2.4 成都地区人们生活方式对于综合体交通组织的影响

4.3 成都地区城市建筑综合体通道树型交通体系应用分析

4.3.1 案例选择依据

4.3.2 案例调查表

4.3.3 案例剖析

4.3.4 多伦多、香港、成都的城市建筑综合体通道树形体系的运用比较

第5章 通道树型交通体系运用于成都地区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适应性研究

5.1 适应性解读

5.2 影响适应性判定的因素

5.2.1 宏观因素

5.2.2 直接因素

5.3 适应性的判定

5.3.1 适用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区域

5.3.2 适用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城市建筑综合体

5.4 适应性特征

5.4.1 双尺度性

5.4.2 游戏性

5.4.3 新旧整合性

5.4.4 全时性

5.5 适用于成都地区的城市建筑综合体通道树型交通体系设计策略

5.5.1 城市建筑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的整合

5.5.2 中介空间的运用

5.5.3 非地面层空间的合理利用

第6章 成都市高攀路城市建筑综合体创作实践

6.1 项目概况

6.2 创作过程

6.2.1 项目用地及周边环境认识

6.2.2 规划布局策略

6.2.3 具体空间设计

6.3 设计成果表现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今后研究方向

7.2.1 研究局限

7.2.2 今后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成都市三环内城市建筑综合体分布图

2.成都市三环内主要的建筑综合体项目列表

3.成都市三环外主要的建筑综合体项目列表

4.成都轨道交通线路示意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从工业革命到《雅典宪章》再到《马丘比丘宪章》,城市的形态由简单聚集发展到功能分区,再演变为当下的有机综合。混合多元的开发模式在城市化速度激增与资源透支之间矛盾的形势下,受到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各层面的青睐。
   城市建筑综合体作为集约化发展的产物之一,融合了有机联系与多元综合的时代要领,其中心从建筑的建造本身向场所营造推移,亦是巨构建筑向城市区域的转变。城市建筑综合体以其大规模和多功能在创造人流价值链的同时,也因其融入城市的架构体系而与城市在交通压力方面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道树型(Access Tree)交通体系具有连接性、开放性、兼容性和立体性的空间环境特征,以多种方式有机整合了不同层面的步行公共空间和交通设施,在国外很多成功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并且衍生至周边地段,促进片区的整体发展。而成都地区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同时,各种城市交通设施正处于迅速发展建设阶段,城市建筑综合体内外的交通体系也暴露出各种弊端。本文的重点即是在系统研究城市建筑综合体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区地域属性,探讨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的适应性及其特征等相关问题。
   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案例进行解读,实地调研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地区城市建筑综合体,综合交通、规划、建筑、经济、环境心理等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图形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做出初步回答:成都地区不同地段和不同主导功能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存在较大差异,通道树型交通体系对于高度集约、混合开发、流动性和公共性强的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区以及重点商圈是具有适应性的;同时也适用于交通枢纽型或依托交通枢纽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周边环境有改造空间和发展弹性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联合开发或整体打造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以商业、娱乐、休闲、市民等公共性较强的功能为主导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四种类型;同时运用于成都地区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通道树型交通体系表现出双尺度性、游戏性、新旧整合性、全时性的适应性特征。
   本文提出整合城市建筑综合体与轨道交通、运用中介空间、以及合理利用非地面层三大适应于成都地区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通道树型交通体系设计策略,并在成都高攀路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项目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