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路调整方法研究
【6h】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路调整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理论

1.2.2 适应轨道交通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

1.2.3 以往研究评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调整的基础理论分析

2.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

2.2 基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常规公交线路特性分析

2.2.1 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

2.2.2 空间拓扑关系分析

2.3 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分析

2.3.1 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分析

2.3.2 基于聚集效应的客流吸引范围的确定

第3章 线网调整方法及协调模型的建立

3.1 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3.1.1 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原则

3.1.2 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策略

3.2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起讫点的确定

3.2.1 公交客流O-D矩阵的调整

3.2.2 常规公交起讫点的确定

3.3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站间距的确定

3.3.1 公交停靠站间距的效益影响分析及规划目标

3.3.2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站间距优化模型

3.4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的建立

3.4.1 模型的目标

3.4.2 模型的建立

3.4.3 模型的求解

第4章 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评价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2.1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4.2.2 常规公交线网几何特征

4.2.3 公交线路服务水平

4.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方法

4.3.1 建立灰色关联评价矩阵

4.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3.3 确定综合评价结果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概况

5.1.1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概况

5.1.2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

5.2 宁波市常规公交线网现状分析

5.2.1 宁波市公交线路概况

5.2.2 轨道交通1号线吸引范围的确定

5.3 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案建议

5.3.1 确定需调整的公交线路

5.3.2 起讫点的调整

5.3.3 站间距的调整

5.4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方案调整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了解决城市内部交通问题的根本对策。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高效等特点的优势占据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由于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具有时序性,需要常规公交网络来配合配合轨道交通线路,并需对原有的公交网络进行调整。本文工作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常规公交线路及运营协同调整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特性,理解二者内在关系,从七个不同层面对二者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同时,基于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空间拓扑结构关系,分析了围绕轨道交通线路的常规公交线路的特性与分类。
  对常规公交线路走向调整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特性,给出了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原则及策略。
  对常规公交线路的起讫点的研究是通过合理处理换乘客流、调整公交出行O-D矩阵,并根据客流量大小原则来确定常规公交起讫点。站间距的优化方法是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建立最优站距模型,讨论了单纯对线路的调整不能使两个系统的总效益达到最优,从而建立了以常规公交乘客出行及运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线路与运营的协同调整模型。
  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调整后的公交线网进行系统评价。并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分析了与其配合的常规公交线路走向、起讫站点、以及站间距调整的方法,同时得出合理的发车间隔及配车数,通过评价证实方法的优越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