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6h】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基于发电侧的分时电价研究与现状

1.2.2 基于用户侧的分时电价研究与现状

1.2.3 峰谷时段划分的研究

1.2.4 研究的不足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负荷率与配电网损耗率的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

2.1 负荷率与线损率的模型构建

2.2 负荷率与变压器损耗率模型构建

2.2.1 负荷率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关系研究

2.2.2 负荷率与变压器损耗的模型构建

2.3 负荷率与配电网损耗率模型构建

2.4 负荷率与配电网损耗率关系的定量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成本效益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

3.1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成本效益模型及用户满意度函数构建

3.1.1 电力用户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3.1.2 电力公司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3.1.3 发电公司成本收益模型构建

3.1.4 用户满意度函数构建

3.2 分时电价拉开比对电力用户及电力公司的影响研究

3.2.1 分时电价拉开比对电力用户的影响研究

3.2.2 分时电价拉开比对电力公司的影响研究

3.3 电力公司、电力用户、发电公司的成本效益仿真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FCM峰谷时段的划分及校正

4.1 模糊隶属度函数

4.1.1 峰谷隶属度

4.1.2 隶属度函数

4.2 基于负荷变化率的峰谷时段校正方法

4.3 基于FCM的峰谷时段划分

4.3.1 划分方法

4.3.2 划分原则

4.4 算例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电价模型应用及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5.1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对负荷特性的影响研究

5.1.1 分时电价对最大负荷、最小负荷,负荷率的仿真与分析

5.1.2 某地分时电价的确定

5.2 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研究

5.2.1 电压损耗、有功损耗影响因素研究

5.2.2 分时电价对电压损耗、有功损耗的定量分析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与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求侧管理在国内快速发展,而其中分时电价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一种最基本方法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实施,通过实施合理的分时电价可以有效的达到削峰填谷,优化负荷曲线,提高负荷率的效果。本文在考虑各种效益约束基础上计及分时电价实施后对配电网损耗的影响,构建更加准确的分时电价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分时电价实施对负荷特性及电力系统的影响,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分时电价提供支持。针对目前分时电价研究的不足,本文做了以下工作:
  推导了负荷率与线路损耗的关系,构建了负荷率与线损率的数学模型;研究负荷率和变压器负载率之间的关系,建立负荷率和变压器负载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负荷率和变压器损耗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负荷率与变压器损耗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测量的实际数据定量分析负荷率和配电网损耗率的关系。
  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划分出峰谷时间段,针对聚类种出现的在峰谷、平谷、峰平临界点出现的归属不定问题,建立了负荷变化率的指标,采用该指标校正峰谷时间段的划分。
  研究分时电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电价拉开比对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的影响;构建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发电公司、电力公司、电力用户的成本效益模型,构建用户满意度的约束函数,在此基础上确定4种不同峰谷比的分时电价,研究4种计及配电网损耗不同分时电价下的发电公司、电力公司、电力用户益本比和收益情况。
  研究计及配电网损耗4种分时电价实施后对最大负荷、最小负荷、负荷率的影响情况,确定适合某地区的分时电价;研究分时电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构建负荷率与电压损耗和用功损耗的数学模型,研究计及配电网损耗的分时电价实施后与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的关系,仿真不同电价下的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