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6h】

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课题创新性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及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

2.1.3 社会经济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土地利用因子及断层因子的提取

2.2.3 地形因子提取及分级

2.2.4 地质灾害数据处理

第3章 地质灾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3.1 地质灾害数量及类型

3.2 地质灾害规模与险情特征

3.3 不同地质灾害种类的特征

3.3.1 滑坡

3.3.2 泥石流

3.3.3 崩塌

3.3.4 不稳定斜坡、危岩、地面沉降

3.4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3.4.1 地质灾害密度特征

3.4.2 各乡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3.4.3 地质灾害的地形因子特征

3.4.4 地质灾害与水系关系特征

3.4.5 地质灾害与断层关系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点的提取及其特征

4.1 重建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4.1.1 居民点的分布模式

4.1.2 地形因素影响下的居民点分布特征

4.1.3 居民点沿道路及水系的分布特征

4.1.4 居民点分布与耕地关系

4.2 受威胁居民点的提取方法

4.3 受威胁居民点的分布特征

4.4 受威胁居民点的地形因子特征

4.5 受威胁居民点与断层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价

5.1 评价方法

5.1.1 主成分分析法模型

5.1.2 主成分分析法步骤

5.2 评价单元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5.2.1 评价单元

5.2.2 评价指标

5.3 评价步骤

5.3.1 指标标准化处理

5.3.2 KMO和Bartleft的检验

5.3.3 方差贡献率和确定主成分

5.3.4 因子载荷矩阵

5.3.5 主成分得分系数及综合指标

5.4 评价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展开▼

摘要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5.12”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其境内的各居民点遭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经过3年多的灾后重建,该县受灾的居民点已得到快速的重建。由于自然环境尚未稳定,再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一些潜在的威胁逐渐暴露出来,在震后重建的居民点周围发生了大量的灾害性事件,特别是2013年的“7.9”洪灾之后,北川境内的地质灾害事件全面爆发,给重建居民点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以2013年“7.9”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北川的土地利用图、地震构造分布图及北川DEM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使用近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评价了北川境内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特征及灾情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基本依据。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
  (1)通过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居民点周围的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发现该县地质灾害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分布集聚、密度大、规模小、危害大等特点。在县域中东部集中分布,即坝底乡、墩上乡、小坝乡、陈家坝乡、曲山镇等乡镇。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的区域,而高程在1000-2000m之间且坡度在25°-35°的陡坡区域则是崩滑类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其中81%的灾害点位于河流1km缓冲区之内,且57%的灾害点距河流的距离小于0.5km。42%的地质灾害点都位于断层5km缓冲区之内,且离断层越近,灾害点分布越多。
  (2)使用近邻分析法提取出研究区受到地质灾害点威胁的居民点,其斑块共1016个,占居民点斑块总数的5.702%,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中部及东部地区。受威胁的居民点的分布和整个居民点的分布情况正相关,受高程、坡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小,但受断层的影响较大。
  (3)根据各居民点斑块的灾情指数值的大小将其划分为灾情轻微、较重、严重和极严重四个等级。评价的结果表明,受威胁的居民点中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县域东边的陈家坝乡,并沿西南方向延伸的曲山镇、擂鼓镇以及县域中的片口乡、开坪乡、坝底乡和禹里镇。灾情极重的居民点有45个、灾情严重的居民点有64个、灾情较重的居民点有775个、灾情较轻的居民点有132个。
  (4)根据灾情评价的结果,对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防预及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灾情极重的居民点,政府可直接实施避让搬迁的政策。2.对于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居民点,若地质灾害点有被完全治理的可能性,则实施工程治理,若没有被完全治理的可能性,则组织群众避让搬迁。3.对地质灾害灾情一般及较轻的居民点,可实施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来保障居民点的安全。4.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在政府指导下,发动群众,群测群防,不断提高灾害的预警水平,确保居民点的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