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汶川和北川县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的避灾功能分析
【6h】

汶川和北川县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的避灾功能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概念界定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内防灾理论的发展

1.4.2 国外防灾理论的发展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避灾减灾相关研究

2.1.1 基本概念

2.1.2 防灾避灾相关研究

2.1.3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规范

2.1.4 避灾场所规划原则

2.2 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研究

2.2.1 基本概念

2.2.2 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2.3 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2.2.4 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2.3 景观规划设计、防灾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的避灾功能分析

3.1 研究基础

3.2 与避灾功能相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3.3 景观环境分析与景观分区

3.4 城镇景观要素规划与避灾减灾

3.4.1 与避灾功能相结合的景观要素规划布局要点

3.4.2 景观规划要素的功能转换

3.5 景观空间设计与避灾减灾

3.5.1 与避灾功能相结合的景观空间设计要点

3.5.2 区域空间与节点空间

3.5.3 边界空间

3.5.4 道路空间

3.5.5 标志物

3.6 景观的避灾减灾功能管理

3.7 景观规划设计的避灾功能分析平台

3.8 小结

第四章 汶川和北川重建景观规划避灾功能分析

4.1 概况

4.1.1 地理区位

4.1.2 自然条件

4.1.3 城镇主要灾害

4.1.4 人口情况

4.1.5 地震灾损情况

4.2 分析方法

4.2.1 常用分析方法

4.2.2 指标选取及计算方法

4.3 景观环境条件对比分析

4.4 景观分区分析

4.4.1 汶川

4.4.2 北川

4.5 城镇景观要素规划布局分析

4.5.1 汶川

4.5.2 北川

4.6 景观规划经验、不足与改进建议

4.6.1 规划经验

4.6.2 规划不足与改进建议

4.7 小结

第五章 汶川、北川重建景观空间设计避灾功能分析

5.1 汶川

5.1.1 区域——避灾广场

5.1.2 边界——阳光家园滨江公园

5.1.3 节点——锅庄广场

5.1.4 道路

5.2 北川

5.2.1 边界——滨河南园

5.2.2 区域——抗震纪念广场

5.2.3 道路

5.3 景观设计经验、不足与改进建议

5.3.1 设计经验

5.3.2 设计不足与改进建议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城镇安全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12地震暴露出疏散救援通道缺乏,避灾场所、防灾设施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空间上看,城镇防灾避灾规划与景观规划有许多共同的载体,然而现有的研究多从单纯的城镇防灾避灾规划角度出发,分析避灾场所的布局、通道的连接以及设施配置的合理性,或是研究绿地与避灾场所的关系、避灾公园的设计等,没有系统的从景观规划设计层面研究景观与避灾减灾间的关系。
  本文基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研究城镇避灾功能,主要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两个层面进行考虑,找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建立景观规划设计避灾功能分析的工作平台。并以汶川和北川两个城镇为例,对二者重建景观规划设计的避灾功能进行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分为景观分区、景观要素规划布局和景观空间设计三个层次研究其合理性。其中景观分区分析运用对比的方法,景观要素规划布局分析运用量化、对比的方法,景观空间设计分析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在景观分区上结合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图进行综合分析,在适宜建设区宜以人文景观展示为主,不适宜建设区域生态优先,宜以自然景观展示为主。
  (2)城镇景观要素布局规划上要结合其它承担避灾功能的非景观空间(学校、体育馆等)考虑景观要素布局的合理性,按照其服务半径,以全域覆盖、同时又满足人均有效避难面积标准为原则进行布局。而疏散救援通道的布局规划上要提供对外疏散的多选择性加强与外界的连接,内部宜呈网状连接并与避灾场所相结合。
  (3)统一衡量标准。作为避灾场所的景观空间中增加“安全空间面积”、道路设计中增加“有效宽度”与避灾功能的指标相对应。
  (4)在景观要素空间设计上考虑到各要素的避灾功能,统筹协调,以平灾结合为原则,遵循相应的规范制定设计要点,满足平灾转化需求。当景观要求与避灾要求相冲突时,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文化、美学等景观需求。
  论文最后建议无论是在灾后重建的城镇还是常规的小城镇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都应该将避灾功能考虑其中,促进城镇综合防灾规划效果的顺利实现。

著录项

  • 作者

    施建鑫;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风景园林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邱建;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城市重建; 景观规划; 空间设计; 避灾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