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住宅室内空间需求变化设计研究
【6h】

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住宅室内空间需求变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课题研究的方法

1.3.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概述及规律

2.1 家庭生命周期的理论概述

2.1.1 概述

2.1.2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 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2.2.1 家庭划分方式

2.2.2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方式

2.2.3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方式的局限性

2.3 我国主干家庭分析

2.3.1 我国主干家庭特征

2.3.2 我国主干家庭居住人口与家庭行为的变化

2.4 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运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目的和意义

2.4.1 运用家庭生命周期指导住宅空间室内设计的目的

2.4.2 符合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2.4.3 符合我国现代住宅居住行为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小型住宅室内居住环境分析及需求

3.1 我国中小型住宅室内居住环境概述

3.2 我国中小型住宅居住需求分析

3.2.1 心理学需求分析

3.2.2 住局学角度分析

3.2.3 卫生学角度分析

3.2.4 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

3.3 中小型住宅居住需求的影响要素分析

3.3.1 家庭人口构成与居住需求

3.3.2 家庭居住人口行为与室内居住环境

第四章 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住宅居住空间需求室内设计研究

4.1 概述

4.2 公共空间家庭全生命周期阶段变化需求与设计

4.2.1 客厅、餐厅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2.2 厨房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2.3 卫生间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3 封闭空间家庭全生命周期阶段变化需求与设计

4.3.1 卧室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3.2 多功能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4 辅助空间家庭全生命周期阶段变化需求与设计

4.4.1 门厅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4.2 收纳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4.2 阳台空间需求变化与设计

4.5 适应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的中小型住宅空间设计实例

4.5.1 荷兰的“S根体系”和“酬”体系

4.5.2 日本集合住宅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的空间需求设计实践

5.1 方案背景

5.2 方案深化

5.2.1 家庭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新婚期

5.2.2 家庭生命周期第二阶段——育儿期Ⅰ

5.2.3 家庭生命周期第三阶段——育儿期Ⅱ

5.2.3 家庭生命周期第三阶段——育儿期Ⅱ

5.2.4 家庭生命周期第四阶段——教育期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而“家庭”从社会关系上的定义方式,是指有婚姻、血缘等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体,然后建立这一关系的基本要求则是拥有相对稳定且长期的住宅空间。但与之矛盾的却是家庭关系从建立到解体并非稳定无变化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从形成到解题的循环运动。
  住宅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下,过于追求短期内的开发,而缺乏了对于住宅室内环境需求的细致研究,缺乏结合使用者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的特点所提出的具体使用需求变化而有针对性的做出住宅室内设计的可变化性设计解决方案。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独立行业发展至今相对成熟,且呈现日趋分工细化发展的轨迹。
  纵观现在大部分的住宅空间室内设计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空间结构清晰、房间分隔与功能分布、空间流线、动线合理的基础设计要求。但是,随着社会消费形态的不断发展,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明显,人们对住宅室内空间所拥有的功能需求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建筑本有的空间功能布局已经无法满足居住者在家庭生活当中随着时间推移所带来的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的不同居住需求。
  同时,根据大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普通居住者经济能力能负担的居住户型套内面积一般在110-140m2的区间。所以在我国一般民用建筑住宅权属年限的70年内,住宅的居住者人数、年龄、类型等会伴随家庭全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而不断变化,住宅的功能阶段性变化的周期将越来越短。且一般在短短的5年间就出现一次家庭人口构成、家庭人口行为习惯的阶段调整、变化。所以,如何通过室内设计的研究方法解泱在建筑的不变性与居住空间使用需求的多变性之间寻求到两者的平衡点,将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