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改条件下编组站调车作业组织优化
【6h】

货改条件下编组站调车作业组织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铁路货运改革及编组站作业影响

2.1 货改的内涵

2.2 货改后货流和车流的变化

2.2.1 货流的变化

2.2.2 车流的变化

2.3 货运组织改革要求下的编组站作业特点

2.4 货运改革对编组站作业的影响

2.5 货物快运列车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货运改革对编组站列车集结的影响及集结模式研究

3.1 货改对编组站货物列车集结的影响

3.2 货改条件下集结模式的转变

3.3 定点集结模式可行性分析

3.3.1 社会效益可行性分析

3.3.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3.3 经济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编组站调车作业组织优化

4.1 货改对编组站调车作业组织的影响

4.2 折角车流调车作业优化

4.2.1 折角车流的产生原因

4.2.2 折角车流对编组站的影响

4.2.3 折角车流的优化方法

4.3 编组站调车线运用优化

4.3.1 编组站调车线运用问题分析

4.3.2 编组站调车线运用优化模型

4.3.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货改条件下编组站能力保障方法与改进措施

5.1 编组站能力保障方法

5.1.1 增强编组站的后备能力

5.1.2 改进作业方法

5.1.3 合理调整区段运行列车

5.1.4 编组站各环节能力相互协调

5.1.5 提高人员作业水平

5.2 提高编组站能力适应性的改进措施

5.2.1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业务能力

5.2.2 技术措施

5.2.3 改建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如今正在进行的货运改革,以服务为核心,营销为手段,旨在用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与更多样、全面的货运营销产品来吸收更多的货源。套用原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独特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将改革中的货运营销部门与运输组织部门分别用“前店”与“后厂”替代。具体来讲,此次货运改革的一大特色在于营销,但仅仅靠提高“前店”的服务水平,而“后厂”的运力得不到保障,客户也不会满意。毕竟对于运输行业来说,运到期限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货改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各局充分学习“客车化”的开行模式,推出了新的运输产品——货物快运列车。对于编组站来说,货物快运列车的开行对其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必须满足货主对时效性的要求,因此要保证快货车在编组站的作业、停留时间不能过长,所以对编组站的能力要求更进一步。目前铁路货运量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但是编组站的作业能力仍然比较紧张,当货运量提升时编组站就很容易超负荷。因此对编组站的工作组织进行优化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货改的内容进行叙述,接着分析货改前后货流和车流的变化,接着根据货流和车流的变化,分析货改条件下的编组站作业特点,最后总结货运改革对编组站作业的影响,为对编组站的调车作业组织优化做好铺垫。
  (2)结合当前编组站工作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对编组站货物列车集结模式和工作组织的研究。首先对编组站的列车集结模式进行研究,接着对编组站调车作业组织进行优化,这里分为折角车流调车作业优化和调车线运用优化,建立调车线运用优化模型,并对模型及采用的算法进行相关描述,最后结合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3)综合前面的优化研究结果,对货改条件下的编组站提出能力保障方法和适应铁路货运改革的改进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