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化PVDF电纺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6h】

功能化PVDF电纺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加剧了水污染问题。废水中的污染物,如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具有结构复杂、难以降解、毒性高等特征,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近年来,膜吸附及分离技术以其效率高、无污染、易操作、成本低等优势备受研究者关注,广泛应用在废水处理领域。在众多聚合物膜材料中,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易加工性等特点,成为研究最广泛的膜材料之一。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VDF纳米纤维膜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形貌可控等特点,应用范围更广。然而,在使用过程中,PVDF功能性较弱,内在的疏水性会导致薄膜易被油类物质所污染,造成膜孔堵塞、水通量降低和膜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因此,功能化改性PVDF纳米纤维膜,提高其亲水性和吸附性,对于拓宽PVDF薄膜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论文针对PVDF电纺纤维膜疏水性强、功能性弱的问题,提出引入功能组分改善 PVDF 电纺纤维膜的亲水性、吸附性能。首先通过共纺-自聚法引发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对PVDF纳米纤维的包覆改性,研究了PDA对PVDF纳米纤维膜亲水性、吸附性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其次,以PDA为粘结剂,探究了用聚吡咯(Polypyrrole,PPy)修饰PVDF纳米纤维膜对多种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薄膜的循环使用性。最后,通过超声处理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锚定在疏水性PVDF膜上,制备了稳定的PVDF/GO复合纤维膜,并研究了PVDF/GO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行为和循环使用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共纺-自聚法将PDA引入到PVDF纳米纤维膜中,成功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PVDF/PDA 纳米纤维膜。微观结构表征发现,纤维膜展现出良好的核壳结构,且具有高孔隙率(85%以上)。接触角测试发现,薄膜亲水性随着PDA聚合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PDA聚合时间为30 h时,纤维膜展现出超亲水性,这是由于 PDA 上含有大量羟基和氨基等亲水基团所导致的。吸附结果显示,PVDF/PDA纳米纤维膜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和Cu2+的最大实验吸附量分别为172.3mg/g和26.7 mg/g,这是由于PDA中邻苯二酚官能团、氨基、亚氨基等活性基团能结合MB和 Cu2+的结果。进一步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参数模拟计算得出,PVDF/PDA 膜对 MB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的过程,最大理论吸附值高达917.4 mg/g。此外,油/水分离测试发现,分离效果与孔隙率和亲水性有关,PVDF/PDA-24膜的分离效果最佳,其水通量高达729.3 L m-2h-1。循环测试发现,使用20次的薄膜仍可以维持较高的水通量,表明 PVDF/PDA 膜在油水分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通过以PDA为粘结剂构筑二次修饰平台,引发聚吡咯(Polypyrrole,PPy)原位聚合并沉积到 PVDF 电纺纤维表面,成功制备出高负载和均匀分布的PPy修饰PVDF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表征显示,PDA的存在会明显改善PPy颗粒在PVDF纤维表面的沉积,纤维上的PPy颗粒随吡咯(Pyrrole,Py)单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多,但Py浓度过高会出现团聚现象,导致纤维膜的孔隙率下降。接触角测试发现,PPy纳米颗粒增加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使得水接触角逐渐下降,薄膜的亲水性大幅提高。吸附测试发现,PVDF/PDA/PPy 纤维膜对 MB 和刚果红(Congo red,CR)的吸附具有明显的pH值依赖性,碱性条件有利于吸附MB,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CR,这是由于PPy在酸碱条件下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从而表现出对阴离子或阳离子染料不同的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通过理论模拟发现,复合纤维薄膜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连续吸附-解吸附循环测试发现,经12次循环测试后,PVDF/PDA/PPy-3膜仍保留较高的吸附量,说明薄膜具有优异的再生循环使用性。此外,金属离子吸附测试发现,PVDF/PDA/PPy膜能有效移除Cr(VI),最高实验吸附量可达126.7 mg/g。 (3)通过超声处理的方式将 GO 锚定在 PVDF 纳米纤维膜上,制备了PVDF/GO复合纳米纤维膜,系统地表征了薄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特征和染料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GO 能稳定地负载在PVDF 纳米纤维膜上,并赋予 PVDF 良好的吸附性能,且 PVDF/GO 纤维膜对MB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 Langmuir 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值高达769.2 mg/g。吸附循环测试表明,PVDF/GO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循环使用性和稳定性,循环使用10次后薄膜的吸附量仍可达到初始吸附量的85%以上,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