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二次剥离后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思考
【6h】

对二次剥离后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二次剥离后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背景分析

第二章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对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总体思路

第四章对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银行不良资产过高特别是不良贷款过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贷款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对如何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政府也采取了比较有力的措施,在1999年先后成立信达、华融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后,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3939亿元不良贷款向相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剥离,2004年6月,为了支持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又将这两家银行的部分不良贷款剥离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二次剥离后的国有银行目前资产质量普遍较好,但滋生不良贷款的土壤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如何适应剥离后的新形势进行不良贷款治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本文以A银行(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一家省级分行)作为二次剥离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缩影,对A银行不良贷款剥离后面临的新形势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治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围绕A银行应如何标本兼治不良贷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文共四章。第一章对二次剥离后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一方面,A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大幅下降,不良贷款结构明显优化,不良贷款内在损失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A银行面临的宏观微观环境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影响A银行资产质量的诸多因素仍然长期存在,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尚未根除,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 第二章对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析。A银行通过建立健全“审贷分离”、“信贷风险预警”和“贷款五级分类”等内控制度,已经建立起一个以信贷审批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为主体的不良贷款治理机制,从贷款发放到贷后管理的主要环节都进行了较为有效的风险控制。但是,A银行的不良贷款治理机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审批人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权利义务不对等;不良贷款管理部门分散,不符合专业化原则;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时机过晚,可能错失清收的最佳时机;不良贷款管理粗放,不良贷款的交接缺泛科学的价格评估。 第三章提出了标本兼治不良贷款的思路,指出A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不能依赖再次剥离,而要通过建立防范不良贷款产生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存量不良贷款快速高效处置的长效机制来进行治理,在不良贷款的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处置原则,在借鉴国际经验时要考虑我国国情。本章还明确提出了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应达到的合理目标,即不良贷款长期保持在合理的较低水平。 第四章笔者提出了对A银行不良贷款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组建“问题贷款管理部门”、实行不良贷款专业化经营和集中化经营、建立不良贷款定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建立存量不良贷款处置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重建风险管理部门和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等措施建立防范不良贷款新增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进诚信建设、建立和健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等措施来营造良好的不良贷款处置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