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影响力研究
【6h】

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影响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QFⅡ制度概述

第二章中国的QFⅡ制度

第三章中国QFⅡ投资行为的分析

第四章对QFⅡ影响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大陆证券市场正式引入QFⅡ制度。QFⅡ制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实施的,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我国借鉴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等的经验,期望随着该制度的引入能增大我国资本市场资金流入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国内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加速金融改革进程。从QFⅡ进入中国市场起,就一直深受理论界以及境内投资者关注。现在,QFⅡ制度已经在我国运行多年,虽然截至2005年底QFⅡ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资金只有56.45亿美元,还不到500亿元人民币,其持仓规模大约只有基金的十分之一,但QFⅡ的影响却与日俱增。那么Q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具有哪些特征,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否与预期相同?因此,本文从QFⅡ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投资行为分析入手,希望对QFⅡ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影响力进行客观的评价有所贡献。根据研究主体和研究思路,本文除前言外,共分四章,以此构成论文的整体内容框架。 论文的第一章是QFⅡ制度的概述,对QFⅡ制度进行了系统论述。QFⅡ制度实质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QFⅡ机制的运作必然涉及三方面问题:合格机构的资格认定;合格机构的投资范围和额度限制;对合格机构汇入汇出资金的监控。QFⅡ制度这三方面的目的是减少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游资”对国内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冲击。根据各国经验,QFⅡ制度对东道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证券市场结构,带来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与价值观,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改变经营理念,推动证券市场制度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提高本土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的QFⅡ制度。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引入QFⅡ制度的经济背景。本文认为中国引入QFⅡ制度是证券市场发展并走向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和资本账户下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的一种渐进策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加入WTO的相关承诺迫切要求开放证券市场,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加速使开放证券市场成为可能。其次,说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开放选择QFⅡ制度的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证券市场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必须选择一种渐进式的证券市场开放策略,而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实施QFⅡ制度。最后介绍了中国引入QFⅡ制度的历程,并且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框架总结了中国QFⅡ制度的特点:一是QFⅡ概念明确;二是对QFⅡ资格进行严格界定;三是鼓励稳健型资产管理机构,吸引长期投资;四是投资范围和额度严格限制;五是资金管理政策严格,本金汇出的门槛较高;六是托管银行职能重大,避免游资冲击。 第三章着重分析QFⅡ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及其影响。首先,通过对2003年至2005年底,Q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统计其投资规模、投资品种等相关数据,从中归纳了QFⅡ在中国的投资特点。主要包括:入场规模不断增加;机构间重复持股明显;关注宏观经济走势;股改中表现活跃;积极投资可转债和封闭式基金;此外还总结了QFⅡ选股的特点。其次,在对QFⅡ投资行为特点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实际影响。本文认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获得增量资金;二是带来了理性的投资理念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三是促使境内机构投资者成长。 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对QFⅡ市场影响力进行评价。首先,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特点提出证券市场存在的诸多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QFⅡ目前的投资积极性和市场影响力。中国证券市场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证券市场存在共性,又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特殊性:一是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在股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二是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差且金融产品缺乏;三是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信息交易质量差;四是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混乱、持续盈利及分红能力低。其次,归纳了影响QFⅡ投资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分散风险、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对QFⅡ的影响力做出评价。本文认为QFⅡ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其对市场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QFⅡ制度并非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的良方。最后,对中国实施QFⅡ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在对QFⅡ制度的研究中,本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和规范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相互结合方法,注重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这些论证方法贯穿全文。特别是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有力地支持、证明了论文的观点和结论。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系统地对QFⅡ制度进行了介绍;(2)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实施QFⅡ制度的情况;(3)运用实际数据资料分析Q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并分析其影响;(4)对QFⅡ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QFⅡ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有限。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实际数据资料分析Q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并归纳其特点;二、总结出该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影响;三、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注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对QFⅡ制度的客观认识。

著录项

  • 作者

    李莎;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廷贵;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QFII制度; 投资行为; 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