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演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6h】

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演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有关石油价格形成和波动的研究

1.2.2国内有关石油价格形成和波动的研究

1.3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本文的结构安排

2.石油—现代经济的命脉

2.1世界石油资源及供求状况

2.1.1世界石油储量

2.1.2世界石油供给

2.1.3世界石油需求

2.2石油与世界经济

2.2.1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2.2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演变

3.1世界石油价格

3.1.1石油价格理论分析

3.1.2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分析

3.2石油市场上的基本力量

3.2.1石油公司

3.2.2石油生产国/出口国

3.2.3石油消费国/进口国

3.2.4石油组织-OPEC、IEA

3.3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历史变迁

3.3.1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垄断世界石油价格

3.3.2 OPEC左右油价时期

4.当今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新格局

4.1 8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石油价格走势

4.2石油价格多极制衡新格局逐渐形成

4.3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参与者的较量

4.3.1美国将占据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4.3.2 OPEC影响力大不如前,但仍是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力量

4.3.3俄罗斯—石油新贵

5.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5.1我国的石油供求状况及对外依存度

5.1.1我国石油的供给能力

5.1.2我国石油消费

5.2我国缺乏世界石油价格话语权

5.2.1缺乏石油价格话语权的表现

5.2.2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5.3我国的应对措施

5.3.1立足当前世界石油格局,寻求国际石油合作

5.3.2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5.3.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石油资源

5.3.4发展替代能源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石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和战略物资,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迅速增大,国内石油开采增速滞后于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5年净进口石油1.36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7%左右,但我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却不到0.1%。对国际石油价格控制权的演变以及当前国际石油定价格局的深入研究对于合理地制定我国的能源战略,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国民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石油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它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石油价格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尤其是1973-1974年期间的巴以战争导致的石油禁运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1978-1979年间的伊朗革命及1980-1981年的两伊战争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由此导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石油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这在给主要工业化国家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油价波动的原因,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提出理论和建立起各种模型,力求解释油价波动的原因和机理,并对其未来的走势和波动进行预测。但是由于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太多,以及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种模型、理论的分析和预测不尽如人意。 本文是以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为主线,阐述了世界石油市场和价格控制权的演变,深入分析了当前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格局以及市场主要参与者间的力量对比,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充分把握影响世界石油价格的各种因素,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力,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石油价格的形成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给出了矿业中的生产物价格公式:矿藏生产物的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这为本文分析石油价格形成的三个部分: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奠定了理论基础。石油价格中包含的垄断利润是石油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石油价格中的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从而揭示了石油价格的特殊性。 接着,论文给出了石油价格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从市场基本供求因素和非基本供求因素两方面来论证石油储量和产量、世界经济增长、替代能源、库存变化、国际资本投机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指出目前石油供求整体上是平衡的,但存在结构上的失衡,因此石油价格波动是必然的。世界石油市场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既有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且远离消费区的原因,又有人为制造的原因。 因此笔者从石油市场的基本力量入手,探讨他们的利益关系和决策过程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历史演变,认为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掌握在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手里。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经营优势,依靠建立在旧的殖民体系之上的石油租让制牢牢控制石油的生产和价格。这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随着产油国力量的壮大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立,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经济利益,OPEC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通过限产、禁运、提价等措施夺回了石油价格的控制权,并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严重的石油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以重创。可见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历史中,每个阶段都是市场参与者的博弈与实力的此消彼涨。 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新格局。随着石油领域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石油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与竞争、对抗并存。如今世界石油市场上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单独控制价格。各种力量重新整合,世界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局面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OPEC、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OPEC产油国通过各种战略措施来增强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对世界石油市场上最重要的三个参与者:美国、OPEC、俄罗斯分别进行了探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就意识到拥有石油价格控制权和获得稳定石油供应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利用其军事、外交、经济手段争夺石油资源,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瓦解OPEC,占据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OPEC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鼎盛期后,对价格的控制开始减弱。论文剖析了OPEC力量减弱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指出其作为石油卡特尔,总是存在内部成员国作弊的诱惑。并对OPEC的通过产量来控制价格的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笔者认为OPEC要想有效的影响价格,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石油储量、产能和市场份额,还要更深入的理解国际石油市场上供需结构的变化、市场参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能源结构的转换以及OPEC内部的团结和纪律等问题。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俄罗斯为了赢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利用本国丰富的油气资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增强在世界石油市场讨价还价的能力,谋求经济、政治上的利益。 最后,论文在分析我国石油供求状况和对外依存度的基础上,论证我国虽然是石油进口大国但几乎没有世界石油价格话语权,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增长。笔者认为,我国需认清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格局,抓住机遇,谋求与能源大国或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石油市场主要参与者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的能源战略,争取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 论文的主要特点有: 1、研究视角方面,本文从石油市场的基本力量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它们的利益关系和决策过程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我国虽然是石油进口大国,但在世界石油市场竞争中处于“弱者”地位。因此对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力量的关系和措施研究,对我国更具现实意义。 2、论文对石油价格的研究,是以石油价格形成基础为起点来分析影响石油价格变动的因素。认为目前石油市场供求整体上是平衡的,但结构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由石油资源分布的特点和人为因素共同引起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