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我国地区间吸引FDI的区位竞争
【6h】

浅析我国地区间吸引FDI的区位竞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理论综述

1.2.1国际投资学中的区位理论

1.2.2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选择理论

1.2.3利用外资理论

1.3本文研究内容

2.在华FDI的分布现状与特征

2.1在华FDI区位分布现状概述

2.1.1在华FDI的总体发展概况

2.1.2在华FDI的具体分布

2.2 FDI区位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2.2.2区位因素对FDI流入的影响

2.3在华FDI区位竞争现状

2.4地区间吸引FDI的动因分析

2.5本章小结

3.地区吸引FDI的区位竞争战略分析

3.1吸引FDI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

3.2地区吸引FDI竞争力水平的条件分析

3.2.1要素条件分析

3.2.2需求条件分析

3.2.3支持与关联产业分析

3.2.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分析

3.3地区吸引FDI竞争战略的实施阶段分析

3.4本章小结

4.长三角地区吸引FDI区位竞争的实证分析

4.1长三角地区的引资概况

4.2长三角地区引资竞争概况

4.3长三角地区引资竞争效应分析

4.3.1积极效应分析

4.3.2消极效应分析

4.4长三角地区引资竞争的政策建议

4.4.1引资竞争的规则要统一

4.4.2各地引资竞争措施应从单纯政策优惠转向投资环境竞争力提升

4.4.3引资竞争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走向竞合

4.5本章小结

5.结论

5.1对FDI区位理论的补充

5.2促进区位间吸引FDI有序竞争的建议

5.2.1中央政府对原有区域倾斜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5.2.2地方政府应制定合适的引资竞争战略

5.2.3中央政府应对各地引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指导地方政府间建立协调机制

5.3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外国直接投资(Forc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活动在全球异常活跃,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吸引外国投资日益增加,现在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FDI接受国,在全球也仅次于英美两国。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且加之中央政府长期的政策倾斜以及各地区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导致FDI在中国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因此如何促进FDI在中国各区域内的合理分布,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规范和引导各地区适度利用FDI,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健地发展无疑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证并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FDI接受方的角度来考察在某一东道国地区范围内吸引FDI的区位问题;提出了一个较新的概念——区位竞争战略,将波特的竞争战略运用于各地区间吸引FDI的竞争分析中,提出各地区吸引FDI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条件分析和实施阶段;选取在吸引FDI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长三角地区进行实证分析,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我国招商引资主要地区的特点与问题。 全文共分为5章。第1章主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本文研究背景即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FDI输入国,但地理因素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FDI在中国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合理,加剧了东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方面的两级分化;二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以及与本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介绍。本文并没有如一般FDI理论从输出方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是以输入方的利益特别是目前最大的FDI输入国——中国的利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的梳理并对我国FDI的区位分布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吸引FDI的区位竞争战略,以期对规范各地区吸引FDI的竞争以及使外商投资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化提供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的介绍则从国际投资学中区位理论的演变开始到利用外资的缺口模型理论为止,包括传统的区位选择理论、区位选择的其它研究、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选择理论、利用外资的两缺口、三缺口以及四缺口模型;本章最后简要说明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在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问题的有关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各地区间吸引FDI的动因、区位竞争行为以及区位竞争效应;将波特的竞争战略运用于各地区吸引FDI的竞争分析中,提出吸引FDI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条件和实施阶段;最后根据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吸引FDI的区位竞争进行实证分析,为促进该地区乃至全国吸引FDI的区位竞争合理发展提供参考。第2章则主要承接前文理论研究的概述,介绍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概况、地区分布差异状况以及吸引FDI的区位竞争状况,并对影响FDI在华区位分布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自1979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以来,FDI大量流入我国,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整个引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了介绍。而无论从哪一个阶段来看,FDI在华地区分布差异明显,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集中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京津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东部地区始终吸引着绝大多数比重的FDI额,占据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时,在各地区之间甚至各地区内部都存在着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近几年在很多地方演变为恶性竞争,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其次,针对我国各地区吸引外资的现状及特征,本章对影响FDI在华区位分布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一是中央政府所采取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以及全国按照点——线——面的先后顺序进行对外开放的策略对外资在华分布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各地区的区位因素(对外开放度、人均收入、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年人识字率、税收优惠政策、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以及区域文化差异因素也对外资在华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实例说明各地区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大多以“行政推动”为主要特点,而政府的行政介入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经济运行规律,导致了各省市、各工业园区、开发区之间以政策手段争抢外商项目的恶性竞争。第3章主要借助波特的竞争优势模型,提出了各地区参与吸引FDI竞争的战略框架,分别阐明了地区吸引FDI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竞争优势条件以及竞争战略的实施阶段。首先从波特的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出发,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这个战略的主体是企业,而地区引资竞争战略的实施主体则是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地区引资竞争力,政府采取的竞争战略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为外资提供政策优惠和改善投资环境。在政策优惠方面又具体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行政审批、人才引进、外汇管制以及资金筹措优惠等。然后借助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与关联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四个方面对地区引资竞争力进行分析,进而对地区引资战略作阶段性分析,并以矩阵框架图形象地说明地方政府应根据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引资竞争优势条件以及战略需要,选择适当的引资竞争战略:在地区经济发展初期,需要大量外资的引入来促成本地区经济的起飞,因此提供优惠的外资政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战略;随着FDI流入规模的扩大,除了单纯的提供外资政策优惠外,还要大力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当地区的引资规模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地区的引资竞争战略应逐渐过渡到高级阶段。同时,在优惠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应逐渐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在环境改善方面,地方政府则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增强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面。 第4章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对中国吸引FDI的典型地区——长三角的引资竞争进行分析。首先利用长三角地区FDI流入的相关数据,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引资竞争概况,指出从吸引外资总额与实际利用外资额上看,长三角地区自改革开发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在2004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普遍的下降。从外商投资方式来看,外商独资经营方式己在长三角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方式己逐渐退居二线。此外,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上海具有显著的都市型经济结构,第二产业的外商投资份额和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份额几乎各占一半;而江苏表现出明显的工业化结构,第二产业外商投资份额高达88.3%,而第三产业投资份额仅为10.9%;浙江的投资分布结构介于两者之间,第二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随后,本文对长三角各地区之间的引资竞争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认为这种竞争会带来两种效应——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积极效应主要是从整体上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引资竞争力,同时改善了整体的投资环境。消极效应则是由于产业结构趋同导致的竞争内耗过大,造成各种资源和优势的巨大浪费,已经直接影响到长三角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整体实力。针对过度引资竞争所导致的问题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引资竞争的规则要统一;引资竞争措施应从单纯政策优惠转向投资环境竞争力提升;引资竞争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走向竞合。最后,第5章对全文的论述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对己有的FDI理论做出适当的补充,并结合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区位间吸引FDI有序竞争的对策建议,即中央政府应制定适当的区域倾斜政策,各地政府应制定适合各自区位优势的引资竞争战略。最后补充说明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