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6h】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论文研究思路及结构

1.3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研究方法

1.3.2创新之处

1.4文献综述

1.4.1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4.2现代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与内部评级法

2.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2.1.1新协议的宗旨与原则

2.1.2新协议的“三大支柱”

2.2内部评级法

2.2.1内部评级法基本框架

2.2.2内部评级法各要素

2.2.3内部评级法的特征

2.2.4内部评级法的实施条件

2.3内部评级法存在的问题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历史沿革

3.1.1信贷资金管理阶段

3.1.2授信管理阶段

3.1.3贷款分类管理阶段

3.1.4内部评级法的探索阶段

3.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现状分析

3.2.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3.2.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

4.国外先进银行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及应用

4.1 KMV模型

4.2 Credit Metrics模型

4.3 Credit Risk+模型

4.4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4.5国外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4.5.1发达国家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现状

4.5.2发达国家银行量化信用风险的实践

5.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

5.1我国商行采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条件

5.1.1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外部条件

5.1.2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内部条件

5.2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

5.2.1 KMV模型的基本步骤

5.2.2 KMV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5.2.3 KMV模型度量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

5.2.4实证分析结论及改进之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银行业关系着我们国家整个金融的兴衰命运,中国银行业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风险能不能控制,这对金融改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近年来,全球银行业的风险控制技术和手段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模式正在从粗放走向集约,从原来依靠主观判断走向科学的量化分析,从事后处理走向前期预防、预警、预控。 巴塞尔委员会高度重视内部评级法(IRB)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作用,它认为使用IRB法旨在通过风险敏感度更高韵监管资本要求影响银行的行为,促使银行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增强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中国银行业不能满足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事物应加快消化、吸收、借鉴和运用。因此,中国银行业当务之急是积极研究内部评级法,借鉴国际性银行的经验,开发适合自身的内部评级系统,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积极研究借鉴新资本协议,建立我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按照新协议要求保持银行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是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稳定、保证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的客观要求。(2)实施新协议是实现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目标的要求。(3)基于新协议设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使监管资本和银行经济资本趋于一致,防止银行通过证券化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同时结合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试图为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措施。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前言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1、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在利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过滤掉过于理想化的观点,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效能。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两者相结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对两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引用一些国外先进银行的实际案例及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发展方向进行研究。3、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将我国的信用风险评级现状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先进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进行对比,借鉴他们的先进方法及模型,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再次,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已经较为成熟的KMV模型作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些改动,并收集了三只绩优上市公司和三只ST公司的相关数据,使用数据分析软件matlab对KMV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可行性作了实证分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使用内部评级法提供了一个参考。最后,对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量化模型进行了文献综述。 第二章首先对提出内部评级法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了概述,包括新协议的宗旨与原则和新协议的“三大支柱”,从而对新协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重点介绍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框架,内部评级法的各要素、特征及实施条件。最后指出了内部评级法存在的问题。本章全面地分析了内部评级法,为以下几章的论述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写起,分别总结了我国信贷资金管理阶段、授信管理阶段、贷款分类管理阶段和内部评级法的探索阶段,理清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脉络。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出发,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先进信用风险模型,即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简单介绍,并逐一分析了这四个模型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对比总结。最后介绍了目前美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并通过美洲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实践,进一步考查信用风险量化在国外的应用。 第五章首先从我国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所必须的内外部条件开始,分析了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等外部条件所应达到的要求,并从银行自身出发,提出了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内部条件。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模型即KMV模型,分析其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行性。最后在收集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模型进行改进,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评级系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的特点在于,论文在分析了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信用风险量化手段,对信用风险量化技术和模型化技术作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并提出了自己的拙见。论文严格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指导框架,结合建模技术来实现国内信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 从现阶段看,虽然监管当局和银行业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但是信用风险管理仍然是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且,在新协议中用到了大量的篇幅对银行信用风险暴露的度量方法——内部评级法以及内部评级法下的风险模型作了深入的讨论。所以笔者在认真学习新协议,并借鉴了国外先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后,作了该篇论文。虽然新协议在我国暂不执行,但是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要和世界接轨,就必然要先和国际风险控制的游戏规则一致。 目前国内在将新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实施到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方面,以及为风险暴露的度量建立模型库方面还是空白。所以,笔者通过严格按照内部评级法对银行信用风险暴露作分类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来帮助银行度量信用风险,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