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选择行为优化研究
【6h】

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选择行为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引言

0.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0.2.1会计选择的动机问题

0.2.2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会计选择行为的关系

0.2.3管理层激励与会计选择行为的关系

0.2.4并购重组对会计选择行为的影响

0.3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0.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5主要创新与不足

1.管理者角色与会计选择行为

1.1管理者的最优化行为

1.2管理者与企业目标的异化

1.3从代理人到平等的产权主体

1.3.1委托代理说——矛盾的代理人角色

1.3.2团队生产说——现代生产的监督者

1.3.3契约观中的管理者——平等的签约主体

1.4企业的本质与管理者角色:一个新思考

1.5小结

2.管理层选择行为的制约因素

2.1制约因素的一般性描述

2.2制约管理层选择行为的自组织过程

2.3推理性小结

3.管理层主观恶意行为——欺诈与操纵行为及其治理

3.1欺诈行为——管理层践踏法律

3.2欺诈行为的治理

3.3操纵行为——管理层故意违法

3.4操纵行为的治理

4.管理层蓄意行为——盈余管理及其理论拓展

4.1盈余管理:会计选择的结果

4.2人力资本计量的复杂性

4.2.1人力资本计量的误区

4.2.2人力资本计量的思考

4.3报酬计划与盈余管理

4.3.1报酬计划的激励效应与会计选择行为

4.3.2对会计选择行为理论和实践的拓展

4.4关联方交易的隐性化

4.4.1关联交易隐形化的表现

4.4.2关联交易隐形化的应对

5.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选择行为的实证检验

5.1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总体特征

5.2研究假设

5.3模型设计与检验

5.3.1模型设计

5.3.2实证检验

5.4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解释

6.管理层会计选择行为的自激励机制

6.1会计选择行为自激励模型

6.2良好的公司治理:管理层能够得到长期激励

6.3管理层任期的稳定性:管理者选择行为与长期收益相关

6.4政府管制:不能遏制管理层的会计舞弊和盈余管理行为

6.5投资者反应机制:管理层选择行为激励的动力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资本市场下的公司财务与会计是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研究领域,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其中,会计选择行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本文聚焦于会计选择行为主体——管理层特征对会计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会计选择行为研究的系统框架,并把公司治理、外部监管、准则供给等因素统一于框架中,以期对会计选择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诠释。检验管理层的报酬、任期与选派方式对会计选择行为的影响。从管理层级制的视角探讨提高会计选择行为效率的途径。通过比较研究,结合会计选择的信号显示功能,寻求会计选择行为优化之道,并探索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监管模式,为全流通时代以及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从选择行为主体、选择行为与报酬计划互动关系、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化和丰富会计选择行为理论。 第一部分,从现代企业理论的演化逻辑,来探讨管理层作为会计选择主体力量的大小,并由此来理解管理层的会计选择行为。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进步,对管理者角色和作用的揭示也在不断的深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管理者是最优化行为者,管理者没有自己的任何私人利益,会选择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经理型企业理论和行为企业理论揭示了,管理者是以自身“满意”为目标的行为人,揭示了经理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动机。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企业内部各要素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效用而不断博弈的过程。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不再是一个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手段,而是主观地用来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团队生产理论下的会计选择行为就是一种计量团队成员贡献的过程。这一计量过程通过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而影响组织的效率。委托代理说反映了管理者作为代理人的角色的心理复杂性。契约理论下的管理者,作为平等的产权主体,就会选择更有利于其履行各种契约的会计政策,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现代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愈来愈强,竞争更加激烈,所以管理者作为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对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要,其谈判力大大增强,作为掌握会计选择大权的管理者,他就会尽可能地寻找实现自己人力资本价值的通道,使得现代企业里管理者的会计选择行为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第二部分,通过建立会计选择行为的自组织模型,来说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管理层、其它利益相关者以及外部竞争环境作用力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耦合的过程,它们之间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最后达到一种协同状态。如果是管理层的行为占主导(序参量),其它利益相关者处于服从地位(快变量)。快变量与慢变量斗争也可能使双方的地位生变化,系统处于一种新的协同状态,即其它利益相关者行为占主导(序参量),这时企业中的效率最高,管理层就会选择效率型的会计政策,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层的利益都得到体现。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要使会计政策选择体现利益相关者的意志,必须加强利益相关者自身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力量。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十分弱小,同时外部竞争环境如代理人竞争和敌意收购投标竞争等又不健全,使得管理层的力量十分强大,在这些力量的斗争中,管理层经过较量,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决定性作用的序参量,而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支配地位,整个系统的功能体现出管理层意志,也就是呈现出一种机会主义的特征。 第三部分,从管理层的意图来分析会计选择行为的几个类别:管理者主观恶意:会计舞弊;管理者主观故意:会计操纵。通过收集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证据,分析各个层次会计行为的特点及治理对策。欺诈行为是管理层肆意践踏法律,其手段非常简单拙劣,之所以能够在报表中出现,是因为公司治理的严重缺失,审计机构的完全配合,与会计和审计技术无关,也与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无涉,因此其治理措施也在于制度层面的完善。操纵行为是管理层故意违反会计准则。而有些操纵行为是一种变相的欺诈行为,其后果和欺诈行为同样严重,发生的机理同样是由于制度层面的原因。 第四部分,研究管理层的蓄意管理会计盈余的行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是恶意的违背法律法规,外人对管理层的意图不是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会计选择的多样性,报酬计划的广泛实施等原因,使盈余管理普遍发生。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复杂的。当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不是基于报酬计划而发生,说明现有的激励制度没有对管理层产生激励效应,使他们热衷于追求报酬计划以外的控制权收益,其后果一般情况下比在报酬计划内的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的危害更大。我国上市公司的许多关联方交易,就是这样的盈余管理行为。当报酬计划与管理层的会计选择行为显著相关时,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有利契约各方利益的效率型行为;一种是有利于自身但并没有伤害其它相关者利益的行为,是一种中性行为;再一种就是有利于自身但损害其它相关者利益的行为,是一种机会主义的选择行为。通过研究报酬计划与会计选择行为的相关性,使我们对新会计准则自由度不断加大,公允价值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而经理人缺乏相应激励措施的情况下,盈余管理行为对上市公司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有个清醒的认识;也有利于评判会计选择是否是操纵、中性以及效率型,为管理部门的监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还有利于设计科学的激励计划,诱导管理层进行效率型会计选择。第五部分,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历年的数据,提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监管力度的弱化以及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治理的失衡,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选择行为呈现出与西方资本市场明显不同的特点。模型检验表明:管理层任期并没有在企业形成“套牢效应”;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里,没有形成独立的力量,来防范企业操纵行为的发生;控股大股东在会计操纵行为中有显著作用;西方企业的三大假设:规模、负债和报酬契约假设在我国企业仍然没有得到验证。重组次数越多操纵行为越显著的假设,也没有得到验证,反而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包装”上市的中国特色。 第六部分,研究管理层会计选择行为的激励路径。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其基本作用是选拔和激励管理层,使管理层能够有比较长期的职业预期。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关键不是分散股权,而是寻找能够真正关心企业价值成长的投资者。第二,有一个基于管理层价值创造的长期激励计划,否则管理层就会热衷于追求剩余索取权以外的控制权收益。第三,有了一个良好的报酬计划,管理层就有积极性追求基于报酬计划所分享的剩余索取权收益。但管理者必须有会计选择的自由,如果政府管制限制这种自由,会计选择的优化机制就会失去基础。最后,投资者等外部利益人,能够识别管理层积极的会计选择行为,并对此行为进行价格补偿。如果投资者能够看清不同会计数字后面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不同会计政策选择所生成的利润数字进行调整,不受这种行为的影响,并对故意高估行为在事后进行价格惩罚,这样管理层就有积极性追求效率型的会计选择,发挥会计选择的信号显示功能,这样股票的价格向就会向其价值回归,使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对照上述过程,我国资本市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