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FA的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分析
【6h】

基于SFA的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商业银行X效率理论分析

1.1商业银行X效率及其测度方法

1.1.1商业银行X效率的内涵

1.1.2商业银行X效率的测度方法

1.2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文献回顾

1.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1.2.2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2.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的测度

2.1测度X效率的SFA方法

2.1.1 SFA方法的基本原理

2.1.2模型设定

2.1.3 SFA方法的检验

2.2用SFA法对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的测度

2.2.1样本数据的选取

2.2.2投入与产出的界定

2.2.3成本函数的确定

2.2.4计量结果

3.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1宏观因素分析

3.1.2微观因素分析

3.2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2.1模型变量的选取

3.2.2初始模型

3.2.3实证结果及分析

4.提高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的对策建议

4.1针对国有上市银行的建议

4.1.1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4.1.2加快传统业务的改善与金融创新

4.1.3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4.2针对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建议

4.2.1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4.2.2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5.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5.1主要结论

5.2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2007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外资银行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我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纷纷通过改制重组、争取上市以此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目前,在A股市场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已达到14家,它们的资产总值占据了中国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和的绝大部分,可谓是我国银行业的主力军。因此,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状况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银行的竞争力集中体现为银行的经营效率,只有效率高的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主要涉及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和X效率三个角度。近年来,随着对经济效率研究的发展,经济学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分析内部资源配置和管理上来,即X效率的研究。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x效率及其变化,识别有效率和无效率的银行,鉴别管理最佳的银行,可以检验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效果,并为监管当局评估监管效果、调整监管政策提供必要依据。 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的X效率分析作为论题,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效率前沿分析法中的SFA方法,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X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商业银行X效率理论分析。本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商业银行X效率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接着对研究银行X效率的前沿分析法中的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是对效率前沿分析方法、银行X效率的测度及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 第二章: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的测度。 本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简要地说明了将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简称SFA)作为本文测度方法的原因,接着介绍了SFA方法的基本原理及SFA方法的主要模型,并说明了如何对利用SFA法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其后选取了我国11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种投入及产出的定义方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选取了利息支出、劳动力支出和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投入指标,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内的非利息收入为产出指标,而且要求投入变量计算的总成本与银行的营业总成本一致,同时采用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SFA方法对11家上市银行的X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 第三章: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了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在环境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接着将这两种因素进行归纳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业的实际状况,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中宏观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微观因素则涉及了银行的产权结构、银行创新能力、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五个方面;最后,运用计量模型将上一章测得的 X 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反映微观因素的五个计量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影响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 第四章:提高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的对策建议。本章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市银行从国有上市银行和非国有上市银行两类考虑,分别提出了提高X效率的对策建议。其中针对国有上市银行的建议包括: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传统业务的改善与金融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三方面;针对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建议则包括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和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五章: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本章作为本文的结束部分,首先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了总结,接着就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进一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说明。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所有上市银行中,非国有上市银行的X效率普遍高于国有上市银行。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这八年的国有上市银行的X效率均值为 0.3931,远远低于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均值 0.7306,可以据此得出非国有上市银行的 X效率普遍高于国有上市银行的结论。另外,在所有样本银行中,大多数银行的X效率值相对稳定,并没有剧烈波动的状况,这种现象似乎表明银行是否上市对X效率值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这与传统理论有所偏差。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变量选取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的。 2、产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的X效率负相关影响显著。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将会使X效率提升80%。可以看出,产权结构对x效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即产权多元化的提高有助于银行提高效率。这与传统结论是保持一致的。 3、银行创新能力对银行X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金融业开放时间还很短,银行在经营理念、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差距,更重要是收入来源的构成与国际银行有所不同,我国银行目前最主要的业务是传统信贷,绝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利差收入,其在信贷市场上主要是依靠关系型营销来争夺客户资源,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不多,而且这些产品暂时还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而说明了创新能力在对提高我国上市银行效益以及银行业管理效率的作用还是很有限。 4、资本充足率与x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与银行X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均与传统结论相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务院对国有银行的注资使国有银行的整个财务指标产生了重大变化,X 效率非常低的国有上市银行由于国家的介入却拥有着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较低的不良贷款率,但这仅仅是在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发生的事情,不具有普遍性;二是深圳发展银行与国有上市银行的状况恰好相反。深发展财务报表各项指标都很好,有着较高的管理效率,多年来一直依靠自身的发展,借助多种融资手段努力提高资本充足率,但是至今其资本充足率仍未达到银监会的要求。 5、人力资源质量与银行X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864,且显著性水平达到1%,即银行员工素质提高一个百分点,银行效率提高0.864个百分点。这说明人力资源质量是影响银行X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认识到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许多大学生经过三五年的培养,现在都已经成为各银行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对银行的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本文的贡献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文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类别进行了研究,以区别于其它文献将我国商业银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使公司治理结构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分类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11家上市银行原始数据的搜集、计算和整理,运用SFA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的X效率。 2、本文针对国有上市银行和非国有上市银行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有助于把握各类上市银行的薄弱之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提高上市银行X效率的措施。 3、本文在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不同于国内学者大都运用非参数方法中DEA方法,而是运用SFA方法测算了以银行X效率为因变量,以产权结构、银行创新能力、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等银行特征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为找出提高我国上市银行效率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关键诃:上市银行;X效率;SFA;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