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结构的影响分析
【6h】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结构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3相关文献综述

1.4研究方法及逻辑体系

2.电子货币概述

2.1电子货币的概念

2.1.1电子货币的定义

2.1.2电子货币的界定

2.2电子货币的分类

2.2.1按发行主体分类

2.2.2按支付工具载体分类

2.3电子货币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3.1电子货币与实体货币

2.3.2电子货币与电子现金

2.3.3电子货币与电子钱包

2.3.4电子货币与第三方支付

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3.1基础货币

3.2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控制的会计分析

3.2.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3.2.2流通中通货转化为存款

3.2.3贴现贷款

3.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

4.电子货币的发行影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会计分析

4.1以流通中通货和活期存款为兑换基础的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4.1.1商业银行发行作为现金替代和预付费的电子货币

4.1.2非银行机构发行作为现金替代和预付费的电子货币

4.2以信用为基础的电子货币发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4.2.1商业银行以其信用为基础发行电子货币(以电子本票为例)

4.2.2非银行机构以其"信用"为基础发行的电子货币

4.3小结

5.关于电子货币发行对中央银行影响的几点思考

5.1电子货币的发行导致流通中通货持续减少的思考

5.2电子货币的发行导致央行铸币税收入影响的思考

5.3电子货币的发行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不能平衡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电子货币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是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安排的变迁过程。作为货币形态演变最新形式的电子货币逐步取代传统通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网络金融技术和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货币的安全性、结算各方的法律关系等。近年来,电子货币发展给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央银行的存亡带来的问题也成为研究焦点。本文探讨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中指出电子货币的广义定义是电子货币的最终形态,“所谓电子货币是指‘数字化的货币’,举凡付款、取款、通货的使用、融资和存款等与通货相关的信息,全部经过数字化者,便叫做电子货币。”本文对电子货币进行狭义上的定义主要是为了界定分析对象的范围。狭义电子货币定义为:“电子货币发行者以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或者直接以发行者的信用发行的,以商用电子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根据电子货币的狭义定义,文章对电子货币进行了界定,指出电子货币的特征。 第二章中分别分析了电子货币与实体货币、电子现金、电子钱包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电子货币的轮廓已经非常清晰。“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高能货币”和“强力货币”。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具有以下显着特点:(1)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2)流通性强,持有者能自主运用,最活跃;(3)派生性,即通过其运动过程能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量的货币;(4)可控性,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并通过对它的控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第三章介绍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机制,并指出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形成及其影响作用过于集中,使得其它调控基础货币中国内信贷工具的作用不大,从而增强了基础货币的内生性。与外汇储备变化冲击对实际基础货币变化的贡献程度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冲击、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冲击、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冲击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冲击对基础货币波动的解释力相对较弱。所以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控制能力的控制机制只有公开市场操作。 第四章中对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进行分析。电子货币的发行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基础货币增量的影响则要复杂得多。通货替代型电子货币、存款依存型电子货币以及非银行机构以其“信用”发行的电子货币,由于只是改变了央行负债结构(进而,基础货币结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进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的机制任然是有效的——基础货币的投放始终是在存款与政府债券之间的转化。商业银行以其信用为基础发行的电子货币(电子本票),如果在发行之后商业银行运用与该电子货币(电子本票)等额增加的资产在市场上立即进行投资,那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进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的机制任然是有效的,当然也就不会对基础货币增量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商业银行直接运用其等额增加的资产直接购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售的政府债券,将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的不平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回收量只有在其平衡的资产负债表情况下的一半;而且,如果商业银行用其发行的电子货币(电子本票)购买市场上的政府债券,然后再出售给央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商业银行政府债券,产生的后果是央行向市场投入了两倍于其出售的债券——商业银行以其信用购买央行债券(曾向市场经出售的)获得一份等额的流动性,然后在把债券卖给了央行从而又获得了一份等额的流动性。这样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不论是买还是买债券),其政策效果——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力度都要减半。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商业银行以其信用发行的电子货币(电子本票)因素,或者从制度上规范商业银行这种电子货币的发行方式。 第五章对电子货币的发行导致流通中通货持续减少的、电子货币的发行导致央行铸币税收入影响、电子货币的发行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不能平衡等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