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新会计政策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新会计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 论

1.1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状况

1.2.2国内研究状况

1.3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5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2.衍生金融工具基础

2.1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2.1.1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1.2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2.1.3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2.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分析

2.2.1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确认的冲击

2.2.2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冲击

2.2.3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冲击

3.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规范发展分析

3.1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历程

3.1.1 IASB相关会计准则制定发展历程

3.1.2 FASB相关会计准则制定发展历程

3.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及现状

3.2.1我国金融企业会计规范体系演变进程

3.2.2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规定

3.2.3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4.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障碍分析

4.1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

4.1.1公允价值计价技术

4.1.2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

4.2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面临的其他问题

4.2.1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

4.2.2新政策与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

4.2.3技术性障碍

4.2.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教育培训体系滞后

4.3对策分析

4.3.1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

4.3.2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实施细则

4.3.3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

4.3.4以实施新政策为契机,逐步统一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

4.3.5加快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监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4.3.6健全内部治理机制,积极开展同业交流

5.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5.1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影响及对策

5.1.1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影响

5.1.2对策分析

5.2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5.2.1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5.2.2对策分析

5.3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及对策

5.3.1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

5.3.2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 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固定汇率制的终结给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会。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是一项合约,在合约签订时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金额还不能得到确定,所以按照传统的会计原则,难以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也无法对其具体金额进行可靠计量,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加以披露。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排除在资产负债表外,将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排除在损益表外,仅在报表注释中反映,这种会计政策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已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交易者的风险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风险,导致了风险积聚。因此,理论与实务界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催生了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会计改革。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长期研究,先后颁布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参考。 我国入世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全球范围内资本的频繁流动、大量游资的出现及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使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无论是品种还是交易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创新金融工具的涌现要求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要使用国际化的会计语言,而且信息披露应该更加公开、透明。而长期以来,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我国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银行业在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使信息使用者无从下手。为了规范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管,保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借鉴IAS32和IAS39的基础上,本着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思想,立足于我国现实会计环境、金融环境和监管水平,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新准则,2007年1月1日正式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明确作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的规定,要求金融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是仅在表外披露,同时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以便及时反映交易的盈亏状况。这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规定大多是相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新准则的出台,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束缚,弥补了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领域的空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一步,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长远影响,而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怎样面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赢得投资者的信心和青睐,商业银行应尽快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动,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写作中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最后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文章框架和本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衍生金融工具基础”,这部分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入手,从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三个方面系统论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和传统会计项目的差异,兼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传统会计,衍生金融工具核算必须要遵循其特别的原则,也因此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成为国际公认的会计难题。 第三章“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规范发展分析”,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列报等方面分析说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制定进程和相关规定,说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历程。接着论述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并列示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的规定,比较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异同,说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障碍分析”,本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所面临的困难,首先是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其次是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新会计准则与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技术性障碍等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等。 第五章“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项目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主要包括增强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及时反映经济状况;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主观因素较多且可靠性难以保证。第二部分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对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经营稳定性和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如造成资本充足率的不稳定等。在每一部分的影响分析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