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用衍生产品适度性问题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6h】

信用衍生产品适度性问题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0.导论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

0.3 研究方法

0.4 逻辑结构

0.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 信用衍生产品的相关理论

1.1 信用衍生产品的内涵和外延

1.1.1 信用风险和信用衍生产品

1.1.2 基本的信用衍生产品

1.1.3 信用衍生产品的分类

1.2 信用衍生产品的特性

1.2.1 信用衍生产品与参照风险资产相互独立

1.2.2 信用衍生产品的非现货产品特征

1.2.3 信用衍生产品的表外性

1.3 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研究

1.3.1 信用衍生产品在微观层面的作用

1.3.2 信用衍生产品在宏观层面的作用

2.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衍生产品

2.1 危机前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概况

2.1.1市场规模

2.1.2 市场参与者

2.1.3 产品构成

2.1.4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动因及发展历程

2.2 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衍生产品的角色分析

2.2.1 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衍生产品

2.2.2 次贷危机中信用衍生产品的角色

3. 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适度性问题

3.1 信用衍生产品规模适度

3.1.1 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风险

3.1.2 信用衍生产品规模过度发展

3.2 信用衍生产品创新过度

3.2.1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创新链条

3.2.2 信用衍生产品过度创新的风险

3.3 信用衍生产品监管失度

4. 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

4.1 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必要性

(1)信用衍生产品能够分散银行过度集中的信用风险

(2)信用衍生产品能够化解不良资产

(3)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增加我国资本的流动性

4.2 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2.1 我国现有的信用衍生产品

4.2.2 我国现有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

4.3 对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政策建议

(1)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创新

(2)完善基础信贷产品市场

(3)建立信用衍生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

(4)完善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

(4)加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

(5)以信用违约互换(CDS)为试点逐步推进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