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6h】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

1.3.2 本文的研究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利率风险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3.我国利率市场化概述

3.1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3.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3.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4.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4.1 利率风险的定义

4.2 利率风险的来源

4.2.1 重新定价风险

4.2.2 基差风险

4.2.3 收益曲线风险

4.2.4 选择权风险

4.3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

4.3.1 重新定价风险

4.3.2 基差风险

4.3.3 收益曲线风险

5.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比较

5.1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5.2 持续期缺口分析法

5.3 期权调整利差分析法

5.4 情景分析法

5.5 VaR模型分析法

5.5.1 参数法

5.5.2 历史模拟法

5.5.3 蒙特卡罗模拟法

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的选择

6.2 数据的选取与分析

6.2.1 平稳性检验

6.2.2 正态性检验

6.2.3 自相关性检验

6.2.4 ARCH效应检验

6.3 模型的构建

6.4 结果分析

6.4.1 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风险分析

6.4.2 不同银行利率风险的比较研究

7.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提高定价能力

7.2.2 调整经营战略

7.2.3 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7.2.4 有效运用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金融抑制在一国经济发展早期,可以更有效地对存量资金进行整合,并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带来的弊端会逐渐显露出来。许多国家相继实施了金融改革的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市场竞争,促进资源配置,构建更有效的金融机构。这些政策最终应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与繁荣,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直都是较为推崇各国进行金融改革。中国也在加快步伐,开始了为时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对风险进行精确的测算对于金融中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金融机构为金融产品进行定价,为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对冲,计算所需的适合的资本金,以及协助管理层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或者在利润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金融机构需应对林林总总的风险,在所有风险里,利率风险可能是较为关键的一类,本文则将研究方向聚集于利率风险上。
  在20世纪80年代,利率风险并不是银行监管的一项基本问题。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在之前的几十年间一直较小,客户的存贷需求基本上只有通过商业银行这一途径才能得到满足,另外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及贷款利率上下限都有明文规定。而这一切在1980年之后迅速发生了改变,如同突然之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利率的急剧变动,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现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为人们提供了多元投资的渠道,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被消除,许多长期存在的规则被改写,商业银行在混乱的环境中挣扎求生。此时,监管者注意到了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水平的急剧膨胀,于是把利率风险归入了监管条款之中。
  本文则是将我国利率市场化作为研究背景,借助VaR模型,对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主体在从事交易时具有的利率风险进行了探讨,还对不同种类的银行各自对应的利率风险水平进行了比较。
  文章重点有六个部分:在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以及对利率风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对于利率市场化而言,国外学术家更倾向于将其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部分来开展探讨,研究方向包含改革是否有利于银行提高效率,以及是否会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得到的结果同样是各不相同。而对于利率风险的研究,学术界最初多是从理论层面进行验证,随着理论技术的进步,而后更多是利用各种计量方法来研究金融机构的这类风险。
  在第三章则是把我国近二十年时间里的利率市场化历程做简要归纳,根据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将整个过程划成了三大时段。然后简单从交易量和交易品种两个方面分析了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况,可以看到从2007年开始,该市场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隔夜拆借则日渐发展成为了占据总交易量80%以上的交易品种。
  在第四章中,对商业银行存在的利率风险进行了说明,是从定义、来源以及现状三个角度来阐述,在对利率的四类来源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后,本文还搜集了我国近二十年的实际数据,并绘制成图表,方便对各类风险的现状在直观上有所了解。
  第五章则是对利率风险的各类计量技术进行了描述,其中,每个小节都是借用先总结各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再讨论各类技术的优点与缺点的结构框架,在介绍各类度量方法时,侧重于对VaR模型进行了介绍。
  第六章是文章的实证部分,通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中国同业拆借利率(CHIBOR)和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两组数据,分别同时用VaR模型进行了回归计算,根据计算值来对同业拆借市场里存在的利率风险进行考察分析。CHIBOR与SHIBOR相比各有优劣,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前者是对交易当天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也就是说是由实际交易利率加权计算得出,而后者仅是各报价行提供的报价的加权平均;第二,前者包含了参与交易的所有市场交易主体,而后者仅包含规定的16家商业银行提供的价格。现在学者在进行实证时往往大多更青睐于将SHIBOR作为基准利率。选取两组数据也是为了观测计算结果是否会因为数据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然后又利用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8家商业银行的股票收益率作为样本,对各家银行各自的利率风险进行了计算比较,文章还选取了2012年5月29日到2015年12月31日上证银行指数(000134)收益率数据的计算结果作为行业的平均标准,借此来探究是否利率风险在银行之间仅表现为个体差异,还是与银行的类型属性有关。
  最终实证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重新定价这一类型的风险其实并不显著,因为当时短期贷款在所有资金运用总额里,占比在一半以上,但此后,短期贷款便一路下滑,这导致期限错配风险逐渐上升,而对于其他三类重要的利率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则是一直存在;第二,在借助GARCH类模型进行测度利率风险的风险价值时,针对同一模型,误差项是标准正态分布时所得到的利率风险要小于广义误差分布时的结果;当误差项服从同一分布时,GARCH模型所得的利率风险则高于TGARCH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第三,当对利率风险进行度量过程里,只要定取恰当的区间长度,用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还是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看作标的开展研究,单位人民币计算得到的利率风险差别并不大。这一结果可能是与本文选取的时间长度有关,由于本文选取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无论是SHIBOR还是CHIBOR的市场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第四,当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其存在的利率风险水平更高,且大过银行业的平均利率风险,同时国有银行存在的利率风险位于银行水平线之下,这可能与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还有采取的积极的竞争战略有关。
  第七章则是在以上基础,就商业银行关于利率市场改革提出了共四个方面的建议,来有效管理这类风险,主要包括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结合现状调整各自的经营战略,不断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以及在有限的环境下有效运用金融工具等,当然对于属性不同的银行,在这四个方面的改善中,具体的执行方式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1)首先在对利率风险的来源进行理论分析时,还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数据做了深入的定性研究,从而可以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利率风险的不同类型有了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2)其次在选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数据做实证过程里,一共选取了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两组数据分别开展研究计算,通过比照实证结果,为判断两类数据在开展实证过程里是否具有差别提供了依据;
  (3)最后选取VaR模型分析法对不同种类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开展了比较分析。
  同时文章也存在一些研究上的不足疏漏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在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时,并没有对各类模型的优劣做深入的比较分析;(2)在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实证时,由于无法获得各家银行各自的日隔夜拆借额,所以不能将各家银行参与隔夜拆借活动时面临的利率风险展开深入的对比分析;(3)在利用VaR模型分析法对8家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时,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使用的是各家银行的股票收益率作为样本,因为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很多,这可能会使结果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计算结果也并不单纯代表了利率风险,其中也可能包含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结果欠缺一定的精度。对这些方面的改进均可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