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基于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比较研究
【6h】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基于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创新点

1.3.2 本文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2.2 银行与银行业因素

2.3 贷款服务对象因素

3.不良贷款概述及我国现状

3.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

3.1.1 不良贷款的定义

3.1.2 不良贷款的分类

3.2 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

3.2.1 对银行自身的影响

3.2.2 投资者和投资效率

3.2.3 实体经济发展

3.2.4 货币供给

3.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3.3.1 银行业不良贷款整体状况

3.3.2 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

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与本文假设

4.1 宏观经济环境

4.1.1 经济周期

4.1.2 货币政策环境

4.1.3 利率市场化

4.2 价格竞争

4.3 银行特征因素

4.3.1 资产规模

4.3.2 资本充足率

4.3.3 存贷比

4.3.4 银行效率

5.实证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及基本特征

5.2.1 宏观经济与银行业贷款数据

5.2.2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5.3 数据处理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5.3.2 模型估计方法

5.4 整体不良贷款率NPL实证

5.4.1 实证结果

5.4.2 影响因素分析

5.5 公司贷款不良率WNPL与零售贷款不良率RNPL实证

5.5.1 实证对比结果

5.5.2 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6.结果讨论与建议

6.1 结果讨论

6.1.1 宏观经济环境

6.1.2 银行间价格竞争

6.1.3 商业银行管理

6.2 不良贷款防范建议

6.2.1 宏观层面分析

6.2.2 商业银行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不良贷款,这一影响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衡量指标,另一方面作为各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平稳下,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决定因子,是世界各国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也一直是银行业关注的热点与难点。从历史数据看,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处于偏高水平,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已经利用各国优秀的研究结论,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缓解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的严峻性。但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速的下滑,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呈现上升的趋势,加之,我国现存不良贷款数额之庞大,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都已拉响了不良贷款问题的警钟。与此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银行在战略上不断调整贷款业务,在不良贷款问题上,学术界对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备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针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不同,带着如下疑问: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在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问题上有何不同?提出如下研究思路:
  第一、结合基本宏观经济因素如GDP增长率、M2增长率,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并引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来表示利率市场环境的改变。
  第二、以宏观经济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为出发点,进一步引入银行业价格竞争,考察价格竞争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非线性影响。同时引入多个银行特征变量,主要考虑了银行规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分别以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成本效率表示。
  第三、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本文在考虑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对公司贷款业务、零售贷款业务进行了区分,试图得出导致不同类型贷款业务产生不良贷款的差异所在。
  在上述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本文对行文结构做如下安排:第一章首先阐述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不足之处;第二章对不良贷款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三个角度的梳理,包括宏观经济因素、银行及银行业因素、贷款服务对象因素;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不良贷款的概念、不良贷款种类的划分,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和现状,分别以公司贷款不良率、零售贷款不良率两个角度去描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第四章总结了与不良贷款相关的理论,并相应地提出本文的8个假设;第五章按照设立模型、收集并分析数据、实证分析结果的步骤,分别以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公司贷款不良率、零售贷款不良率为因变量,对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宏观经济环境变量、价格竞争、银行特征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验证商业银行不良率与经济增长、本期货币政策负相关的基础上,也明确了与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资产规模、银行成本效率、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存在的关系,同时也得到不同贷款类型的实证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在第六章提出本文研究结论和不良贷款的防范建议。
  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2007年至2015年的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与半年报数据,首先,构建Lerner指数来衡量银行间价格竞争;其次,从整体贷款不良率角度来构建模型一,引入宏观经济因素、价格竞争以及银行自身特征等因子,从整体层面上论证上述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最后,分别将公司贷款不良率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被解释变量构建模型二和模型三,同样从宏观经济因素、价格竞争、银行自身特征三个方面入手,论证公司业务不良贷款和零售业务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差异。通过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3个结论:
  (1)宏观经济波动显著影响商业银行不良率,但及时的货币政策的及时调整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虽然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都不能规避经济萧条的影响,但货币政策的缓冲作用只对公司贷款有显著影响。利率市场化阶段性初期会引起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累积风险的释放。
  (2)价格竞争作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核心手段,对公司贷款而言,适当的价格竞争能够降低企业选择高风险项目的概率,竞争的适当加剧能够缓冲信贷风险,降低公司贷款不良率。对零售贷款业务而言,并没有受到行业内的价格竞争的明显影响。
  (3)大银行在不良贷款率的控制问题上优于小银行,商业银行管理方面,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的提高对改善不良率有积极帮助,在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能增加银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高;适当放松对存贷比的考核有利于为商业银行松绑,挪出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适当增加成本收入比有利于控制零售贷款不良率,而对公司贷款没有显著影响。
  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本文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管理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经济下行时配合积极的宏观政策,对公司贷款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缓解不良贷款问题,对零售贷款而言,应对个人客户和小企业客户给予宽松的政策,比如房贷首付比例的降低等。这一方面不会对不良贷款造成明显冲击,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增加零售贷款对个人和个体工商户的流入比例,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活力。(2)完善利率传导机制,降低利率市场化阶段性推进对银行造成的冲击,使银行负债端的价格竞争更高保持理性,更加合理。加快健全更加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实现央行对利率的有效调节,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3)加强差异化监管,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督促商业银行对不同类型的贷款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这样有利于监管当局更清楚的了解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来指导后期政策的出台。(4)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角度若干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从整体不良贷款、公司业务不良贷款、零售业务不良贷款三个角度出发,更细致地考察了影响不同贷款类型不良贷款的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为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贷款的差异化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启示;(2)衡量存贷比硬性监管取消的现实意义;(3)考察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产生的相关影响,并对存款上限放开后银行业可能会有的表现作出相关预测。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以下2点:(1)5家银行存在数据缺失问题,但11家银行都有完整的数据公布,由此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仍具有可信度。(2)由于各家银行对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的归口不太一致,同时各家银行也在不断发生局部调整。单独将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进行细分,尽量使各个样本的统计口径一致是本文在后期需要改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