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中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6h】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中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土地评价研究现状

1.3.2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 最低因子限制律

2.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GIS理论

3 土地整治中适宜性评价的问题

3.1 适宜性评价分类体系

3.2 指标的选择

3.2.1 指标筛选

3.2.2 评价因子的计算

3.3 适宜性评价

3.3.1 坡改梯土地整理

3.3.2 格田整理

3.3.3 农田水利工程整治

3.3.4 农村道路整治

3.3.5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2 资料准备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3 土地适宜性评价

4.3.1 评价单元的确定

4.3.3 适宜性评价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占据原本就有限的耕地资源,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更要加以保护。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使有效耕地面积增加,达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从2011年开始,新一轮土地整治工作在我国全面展开。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既要增加耕地的数量又要提高耕地的质量,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正是确定土地是否适宜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本文在总结现有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之上,分析其优缺点,以土地整治规划的相关文件为标准,选取耕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按功能将耕地整理类型划分为土地平整整理(包括坡改梯整理和格田整理)、农田水利工程整理、农村道路整理,以及针对农村居民点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针对每种土地整理类型分别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用于土地整治规划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数据的组织和分析处理上,主要采用GIS的方法,运用GIS强大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来实现数据的管理和整个适宜性评价过程。
   研究工作以盐亭县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耕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土地整治中的适宜性评价,分别得到每种整理类型的重点整理区,它们依次为土地平整重点整理区(包括坡改梯重点整理区和格田重点整理区)、农田水利工程重点整理区、农村道路重点整理区和农村建设用地重点整理区。通过实地调研,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能够比较好地吻合,说明本次适宜性评价方法能够适用于土地整治规划中,为土地整治中适宜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