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舸群舞创作研究
【6h】

王舸群舞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王舸简介

2 王舸群舞作品的特点

2.1 王舸群舞作品的题材特点

2.1.1 来自于现实生活

2.1.2 由文学作品改编

2.1.3 选材历史故事

2.2 王舸群舞作品的主题特点

2.2.1 以“情”为主题

2.2.2 标新立异,打破雷同

2.3 王舸群舞作品的人物特点

2.3.1 舞蹈形象的鲜明与典型

2.3.2 人物情感的诚挚与放大

2.4 王舸群舞作品的结构特点

2.4.1 结构完整、紧凑、清晰

2.4.2 结构具有目的性

3 王舸群舞创作特点的产生

3.1 王舸群舞创作特点的三阶段

3.1.1 “情绪”风格创作阶段

3.1.2 “现实”风格创作阶段

3.1.3 “文学”风格创作阶段

3.2 王舸群舞创作的风格特点

3.2.1 舞蹈主题的“人文性”——通过人文实现煽情走心

3.2.2 舞蹈内容的“戏剧性”——舞蹈结构借鉴戏剧的手法

3.2.3 舞蹈种类的“潮流性”——创作上对于当代舞的探索与运用

3.3 其人对艺术的态度

3.3.1 对待艺术严谨求精

3.3.2 对待艺术讲究突破

3.3.3 对待艺术直言不讳

4 王舸作品创作的成功之处

4.1 其作品的魅力

4.1.1 赏心悦目的舞蹈动作

4.1.2 新颖独特的编舞技法

4.1.3 回味无穷的作品内涵

4.2 其创作手法的魅力

4.2.1 以“情”出发,不浮华与炫技

4.2.2 在创作上舞蹈与音乐相得益彰

5 王舸群舞创作的启迪

5.1 对叙事舞蹈作品创作的启迪

5.1.1 创作叙事舞蹈的步骤

5.1.2 创作叙事舞蹈的功能

5.2 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教学的启迪

5.2.1 提高学生对素材的挖掘能力

5.2.2 提高学生对结构的认知能力

5.2.3 强调学生舞蹈创作的创新性

5.2.4 强调学生创作思维的整体性

5.2.5 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5.2.6 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培养

5.3 对舞蹈艺术领域的启迪

5.3.1 舞蹈日益贴近大众审美

5.3.2 对高品质艺术的追求

5.3.3 优秀舞蹈家以及经典舞蹈作品的涌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中国优秀舞蹈编导家王舸为研究对象,依据所积累的文献资料以及对王舸本人的采访,通过分析其相关的七个群舞代表作品《父亲》、《中国妈妈》、《过早》、《阿婆的幸福生活》、《凤悲鸣》、《桃夭》、《汉宫秋月》,来剖析王舸的创作理念,为当今形式化、雷同化以及题材主题平庸化的舞蹈作品创作提供改进借鉴。同时,将其成功的创作经验放入当下叙事舞蹈的创作以及舞蹈编导的教学中思考,深层次的审视舞蹈的本体与创作的本质,为舞蹈教育提供一些帮助,更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著录项

  • 作者

    黄琳;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音乐与舞蹈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源;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集体舞;
  • 关键词

    群舞艺术; 创作风格; 王舸; 作品评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