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与债务融资——基于债权人信贷决策视角
【6h】

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与债务融资——基于债权人信贷决策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 文章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2.2 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概念阐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3.1 概念阐述

3.2 相关理论基础

3.3 内部控制、产权性质对债务融资影响机制分析

4 研究设计

4.1 假设提出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3 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

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6 稳健性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及不足

7.2 启示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安然事件的轰动影响及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也受到企业管理层、监管者及投资者的关注。众所周知,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者判断、决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则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真实有效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那么,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是否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尤其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主要依据进行决策的债权人?
  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监管者颁布了一系列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强制规定:2012年以后所有在我国境内上市的公司必须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以2012年为分界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逐步迈入“强制披露”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从企业债务融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影响机制的文章凤毛麟角。故本文基于债权人信贷决策视角,以2010-2013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制度变迁背景下,综合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产权特征对债务融资的作用机理,并得出如下结论:一、总体来说,内部控制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债务融资,内部控制高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较低;二、不同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作用机制不同。强制背景下,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机制更为显著;三、我国社会主义特有制度背景下,企业姓“公”还是姓“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务市场投资者对企业信贷的态度,内部控制的债务契约有效性在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大打折扣。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本文创新性的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在我国内控制度转变的节点上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于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机制,考察不同背景下二者关系的差异;第二,在探究内部控制和公司债务融资关系时,引入产权性质为观察变量,交叉研究二者的共同作用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三,拓宽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验证了我国强制披露政策的正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