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研究及其实践—以四川高速公路为例
【6h】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研究及其实践—以四川高速公路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

2.2国内外高速公路绿化研究概况

2.3.存在问题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内容与方法

4.1成雅高速公路土质下边坡不同植物配置绿化效果的对比试验研究

4.1.1.研究地概况

4.1.2研究内容及方法

4.2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高度的研究

4.2.1平面情况下车辆与防眩植株高度的关系

4.2.2道路下凹段对防眩植株高度的要求

5结果与分析

5.1成雅高速公路土质下边坡不同植物配置对比试验结果

5.1.1.数据结果及分析

5.1.2绿化效果比较

5.1.3结论

5.2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高度的研究结果

5.2.1平面情况下车辆与防眩植株高度的关系

5.2.2数学方法计算不同凹曲线半径段防眩植株高度结果与分析

5.2.3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

5.2.4结论

6讨论

6.1下边坡植物配置形式的探讨

6.2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高度与防眩的关系

6.3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7绿化设计实例——南充绕城高速公路植物配置设计

7.1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7.2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

7.3边坡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图

附 表

展开▼

摘要

该文对中国高速公路绿化中央分隔带及边坡的植物配置模式以典型实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1)依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对成南、成雅高速公路道路下凹段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的高度在不考虑车辆前照灯的影响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推算,并与实地防眩高度观测值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凹曲线半径情况下所需防眩高度的观测值测定,推导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2)选择植被覆盖率、根系情况、植株保存率、土壤容重、土壤抗蚀性、土壤有机质含量、植株株高、植株冠径等指标或项目作为边坡不同植物配置绿化效果的对比内容,进行成雅高速公路草木结合方式(包括大叶香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Hand Mazz)+草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草)与单一植草方式的绿化效果对比,以及同一配置类型间大叶香樟+草和柳杉+草绿化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成雅高速公路土质下边坡不同植物配置绿化效果比较结果为:①草木结合方式绿化效果优于单一植草.②大叶香樟较柳杉具有更好的适应性.(2)山区道路下凹段中央分隔带防眩植株高度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当不考虑前照灯照射角的影响时所得公式计算的防眩高度值偏小,其实际防眩高度要大于将汽车视为两点时所要求的防眩高度.②在主线水平面段,防眩高度可基本不变,但在凹曲线段,为满足防眩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防眩高度.对该研究的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可知:凹曲线半径值与防眩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92.4-0.005X,表明在高速公路各种因素的极限情况下,中央分隔带的防眩高度最大不超过192cm,最低不低于109cm,并随着半径值的增加,其防眩高度降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南充绕城高速公路绿化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