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材料的SSR标记定位和RAPD分析
【6h】

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材料的SSR标记定位和RAPD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资助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前 言

Ⅰ文献综述

1玉米雄性不育

1.1玉米雄性不育的分类

1.2玉米雄性不育细胞学研究

1.3玉米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

2玉米雄性不育利用

2.1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

2.2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

3玉米核不育基因的定位研究

3.1染色体定位

3.2玉米分子标记定位

4玉米分子标记应用

Ⅱ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供试材料

1.2引物

1.3所用化学试剂、仪器和设备

2实验方法

2.1育性调查

2.2基因组DNA的提取、检测

2.3集团混合法(BSA)和单株法筛选引物

2.4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2.5微卫星(SSR)标记定位

2.6电泳及染色

2.7遗传连锁分析

Ⅲ结果与分析

1育性遗传分析

2 RAPD分析

2.1差异引物筛选

2.2育性分离群体中各单株RAPD分析

3 SSR分析

3.1差异引物筛选

3.2 F2群体单株分析

3.3连锁分析

Ⅳ讨论

1 DNA的分离对RAPD稳定性影响

2差异引物的筛选

3太空诱变玉米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

4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基因研究的进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玉米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玉米细胞质不育类型病菌专一化侵染,近年来,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细胞核雄性不育。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于1996年利用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玉米品种川单9号种子,太空诱变处理获得雄性不育突变材料,经遗传分析证实为细胞核隐性单基因雄性不育,本实验运用微卫星标记(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以RP3195(A)×S37(自交系)的F2代群体为定位群体,该定位群体分别来自两个果穗,采用3%和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6%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初步定位了该核不育隐性基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