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柏剥皮再生的解剖学及剥皮再生技术研究
【6h】

黄柏剥皮再生的解剖学及剥皮再生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1文献综述

1.1黄柏研究概况

1.1.1黄柏本草考证

1.1.2药用功效

1.1.3化学成分

1.1.4药理作用

1.1.5利用途径

1.2树木剥皮再生研究

1.2.1树皮再生的解剖学研究

1.2.2树木剥皮再生的技术措施

1.2.3剥皮再生过程中树体的生理反应

1.2.4再生新皮有效成分分析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地区概况

2.2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剥皮再生技术研究

2.2.2剥皮再生解剖学研究

2.2.3再生皮和原生皮小檗碱含量测定

2.2.4剥皮后树体的反应

3结果与分析

3.1黄柏剥皮再生技术

3.1.1不同剥皮时间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3.1.2不同剥皮强度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3.1.3不同包扎方法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3.1.4不同包扎时间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3.2解剖学研究

3.2.1正常树皮结构

3.2.2剥皮后组织外观特征

3.2.3剥皮后组织分化的显微特征

3.3再生皮和原生皮小檗碱含量测定

3.3.1标准曲线的建立

3.3.2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及小檗碱的含量

3.4剥皮后树体的反应

3.4.1树木剥皮后树叶外观变化

3.4.2树木剥皮后木质部的生长变化

3.4.3新皮生长过程中新生皮的变化

4讨论

4.1影响黄柏剥皮再生的技术因子

4.1.1不同剥皮时间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4.1.2不同剥皮强度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4.1.3不同包扎方法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4.1.4不同包扎时间对剥面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4.2解剖学研究

4.2.1黄柏剥皮后组织分化特点

4.2.2再生皮与原生皮结构比较

4.3再生皮和原生皮小檗碱含量测定

4.4剥皮后树体的反应

5结论

6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Ⅰ

附图Ⅱ

展开▼

摘要

本实验以四川省荥经县的秃叶黄皮树为研究对象,对其主干进行大面积环剥,田间连续观察剥面愈合率和树干外观变化,寻 求有利于新皮发生的技术措施。同时,运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剥皮后愈伤组织的形成、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再生皮和原生皮中小檗碱的含量。在此基础上,跟踪观察了剥皮后树体的一些生理反应。结果表明: 1.影响黄柏剥皮再生的技术因子:剥皮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与否以及包扎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剥面的愈合;剥皮时间以及剥皮强度对新皮的发生影响不大,但对新皮后期生长过程中感染与否有影响。 2.剥皮后组织分化特点:黄柏剥皮时绝大部分维管形成层细胞已随皮层剥离树干,树干表面仅由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和木质部射线细胞组成,部分部位仍残留有形成层细胞。新皮发生过程中首先由近表面的射线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稍后其他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也参加愈伤组织的形成。 3.再生皮与原生皮显微结构比较:正常8年生黄柏树皮由周皮、挤缩的皮层、失去功能的韧皮部和具有功能的韧皮部组成。在皮层和无功能的韧皮部内有成团的石细胞分布,韧皮部内具有明显的纤维束成条带状分布。2年生再生皮结构与原生皮基本一致:木栓较厚,在皮层和韧皮部已有大量散生石细胞团,但韧皮纤维束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4.再生皮和原生皮小檗碱含量比较:黄柏原生皮中小檗碱含量最高为7.2052%,1年生和2年生再生皮中小檗碱含量分别达到:7.4952%、7.7640%,超过了各龄级黄柏原生皮中小檗碱的含量。作为提取小檗碱的原料,黄柏再生皮优于原生皮。而作为中药材,初步认为再生皮是可行的。 5.剥皮后树体的一些反应:树木剥皮当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树叶提前变黄,提前落叶,第二年春季发芽推迟,但第二年秋季以后树叶变化不明显;剥皮部位木材生长量大于上下未剥皮部位:新生皮当年易感染细菌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