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桂花叶片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6h】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桂花叶片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桂花病害的研究现状

2.2链格孢属真菌研究现状

2.2.1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

2.2.2链格孢属真菌应用研究进展

2.2.3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2.2.4链格孢属真菌侵染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2.2.5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研究进展

3研究目的和意义

4实验内容

4.1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4.1.1供试材料

4.1.2试验方法

4.2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4.2.1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

4.2.2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

4.3细极链格孢对桂花叶片伤害的生理生化研究

4.3.1试验材料

4.3.2接种及取样

4.3.3生理指标测定

5结果与分析

5.1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结果与培养性状

5.1.1桂花叶部病害症状

5.1.2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定

5.1.3孢子萌发试验

5.1.4病情调查

5.2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5.2.1不同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5.2.2不同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5.3细极链格孢对桂花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5.3.1细极链格孢对桂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5.3.2细极链格孢对桂花叶片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5.3.3细极链格孢对桂花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5.3.4细极链格孢对桂花叶片CAT、POD及SOD活性的影响

6结论与讨论

6.1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6.2细极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6.3细极链格孢侵染对桂花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6.4对桂花日常养护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桂花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该病害,为桂花叶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本研究运用形态学分类方法,通过观察该病原菌在营养相对贫乏的PCA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Fr.)Wiltshire]。 通过对该病原菌--细极链格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B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在OLA上产孢量最大。碳源以糊精最适于菌丝生长,肌醇最适于产孢。氮源以蛋白胨最适于菌丝生长与产孢,而铵盐会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缺Mg不利于菌丝生长,缺K不利于产孢,添加一定量Zn、Ve可促进菌丝生长,添加Cu、Vb2可促进产孢。pH5-10适于菌丝生长而pH6-11适于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pH6和pH7,该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15℃和30℃适合产孢,30℃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桂花叶汁、蔗糖、葡萄糖、牛肉浸膏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为27℃,适宜湿度为98%和100%,最适为98%,适宜pH值为pH3-7,最适为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通过田间试验对桂花叶片接种细极链格孢菌,并持续测定其对桂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菌使桂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上升;而CAT、POD活性均低于对照,SOD活性初期高于对照,之后逐渐降低,低于对照。 本研究结果为桂花养护提供理论依据,施氮肥时应以铵态氮为主,或者使用氯化氨、硫酸氨等作为增效剂来提高化学药剂和生物农药对桂花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在桂花日常养护中增施磷肥并且注意排水及修枝,保持通风干爽的环境,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