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宜宾市江安镇为例
【6h】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宜宾市江安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简要历程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2.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3.3 新农村建设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2.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3. 基层党组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村级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1.1 村级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

3.1.2 村级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发挥领导的基础

3.2 村级基层党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3.2.1 村级基层党组织是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

3.2.2 村级基层党组织是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

3.2.3 村级基层党组织是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4. 村级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4.2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滞后乏力,政治素养不高

4.3 村级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5.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构成

5.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解释

5.3 无量纲化处理

5.4 指标权重的确定

5.4.1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5.4.2 公因子的确定及解释

5.4.3 权重的确定

5.5 计算因子分数

5.6 计算综合水平指数及排序

5.7 评价结果分析

5.7.1 党员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引领发展能力不强

5.7.2 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与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5.7.3 部分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浓

5.7.4 部分村级党组织的有效运行保障不力

5.7.5 部分村级党组织整合资源的效益不高

6.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以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6.2 创新农村干部选任方式

6.3 创新农村党员培养模式

6.4 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

6.5 创新党建资源整合方式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群众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些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一些同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宜宾市江安镇各行政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章重点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处。
   第二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简要历程、内涵及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论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历史重任。
   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当前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现象较为明显,党员政治素养不高、作用弱化的情况比较突出,以及党组织的影响减弱、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正常发挥。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江安镇14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制约村级党组织建设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即党组织的引领发展力不强、聚合人心的能力不强、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浓、有效运行的保障不力、整合资源的效益不高等。
   第六章提出了在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即从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农村干部选任方式、创新农村党员培养模式、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和创新党建资源整合方式等方面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从而带动和促进当地新农村的发展。
   第七章也即最后一章是结束语,对论文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