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研究
【6h】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生态交错带

1.1.1 我国生态交错带研究

1.1.2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研究现状

1.2 坡面径流侵蚀研究

1.2.1 坡面径流

1.2.2 径流侵蚀产沙研究

1.2.3 不同植被类型对坡面径流侵蚀的影响

1.2.4 不同坡度对坡面径流侵蚀的影响

1.2.5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坡面径流侵蚀的影响

1.3 自然土壤人工模拟降雨产流产沙研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内容

3.2.1 研究目标

3.2.2 研究内容

3.2.3 研究方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数据统计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植被类型、坡度、雨强、土壤含水量人工模拟降雨产流分析研究

4.1.1 不同植被类型人工模拟降雨产流分析

4.1.2 不同坡度坡面产流分析

4.1.3 不同土壤含水量坡面产流分析

4.2 不同植被类型、坡度、雨强、土壤含水量人工模拟降雨产沙分析

4.2.1 不同植被类型人工模拟降雨产沙分析

4.2.2 不同坡度下坡面产沙分析

4.2.3 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坡面产沙分析

4.3 干旱河谷区水土流失情况综合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器(QYJY-501型)进行野外模拟人工降雨实验,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进行综合研究。对影响坡面径流的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该地区的植被恢复重建工作起到显著成效。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植被类型对坡面的产流产沙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其他影响因素一定条件下,裸地的产流产沙量最大。灌草地和混交林地由于林下枯落物覆盖和地表植被覆盖,对地表径流均有有效地拦截作用,有效的防治了地表土壤的冲刷。在不同条件下,灌草地和混交林地均起到了减缓坡面径流侵蚀的作用。坡度相同条件下,以坡度24°为例,土壤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小雨强10mm.min-1,裸地、灌草地和混交林地均不产流产沙。中雨强20mm.min-1,裸地的产流产沙总量分别比灌草地产流产沙总量增加了43.11%和28.86%。大雨强30mm.min-1,裸地的产流产沙总量分别比混交林产流产沙总量增加了46.37%和23.95%。裸地产流量是灌草地产流总量的3.23倍。裸地的产沙量比灌草地产沙量增加了88.55%。
   (2)研究区坡面产流产沙情况随着坡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以裸地为例。裸地在整个降雨历时内,裸地在坡度35°时的产流总量分别比坡度24°和坡度10°增加了17.89%和41.73%。裸地在坡度35°的产沙总量比坡度24°增加了73.71%。裸地在坡度35°的产沙总量是坡度10°的2.40倍。
   (3)研究区土壤含水量不同,土壤坡面径流侵蚀的产流和产沙量不同。在其他影响因素一定条件下,各植被类型在土壤饱和含水条件下的产流产沙均高于在土壤初始含水下的产流产沙。同一雨强条件下,以中雨强20mm.min-1为例,裸地在饱和含水量条件下的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分别比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增加了46.91%和14.53%。灌草地在饱和含水量条件下的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分别比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增加了5.17%和17.49%。混交林地在饱和含水量条件下的产流总量为850.00g,产沙总量为18.42g。混交林在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均不产流产沙。
   (4)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土壤坡面径流侵蚀产流产沙和降雨强度关系最为密切,随着雨强的增大,产流产沙增加。产沙量与降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495,相关性比较显著,说明雨强越大,产沙量越高。同样,产流量与产沙量以及产流量与降雨强度均比较显著,因此在各因子综合作用下,产沙量和产流量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最大,并且产流量和产沙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