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筛选及其吸收利用磷素特性研究
【6h】

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筛选及其吸收利用磷素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立题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水稻磷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2.2 水稻磷高效基因型物质积累及吸收利用磷素的生理机制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2.2 不同磷效率的评价

2.3 不同磷效率水稻吸收利用磷的差异

2.4 水稻干物质和磷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

3 讨论

3.1 磷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3.2 物质生产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4 结论

第三章 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的筛选与磷效率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的筛选

2.2 水稻磷效率与产量的关系

2.3 各生育阶段磷吸收效率与产量的关系

2.4 典型材料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3 讨论

3.1 磷效率与产量的关系

3.2 不同生育时期磷吸收效率与产量的关系

4 结论

第四章 磷高效基因型水稻根系分泌氨基酸和根系伤流液组分及含量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的收集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磷效率水稻产量及磷吸收利用效率差异

2.2 不同磷效率水稻根系伤流液的差异

2.3 不同磷效率水稻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磷效率水稻根系伤流液的差异

3.2 不同磷效率水稻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差异

4 结论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1 全文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筛选磷高效基因型水稻,从水稻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品种改良,是提高水稻磷效率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水稻的产量与磷高效很难同时进行,矛盾还未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磷效率,是当前农业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大田、土培和水培试验,筛选出磷高效基因型水稻材料,开展磷高效基因型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的特性研究,并探讨磷效率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的高产栽培和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分别将27个中稻和29个晚稻亲本材料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中稻和晚稻最高产量分别是最低产量的3.24和2.15倍;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磷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中稻Ⅰ类磷积累量在分蘖—拔节阶段最大,晚稻Ⅰ类型在拔节—抽穗阶段最大;中稻和晚稻Ⅰ类干物质量均在分蘖—拔节期最小,拔节—抽穗阶段最大,出现前小、中强、后高的现象。中稻干物质和磷积累量均在分蘖—拔节阶段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分别为42.38%和58.09%;晚稻磷积累量在抽穗—成熟阶段对产量贡献率最大,为39.35%,干物质量在此阶段也较高,为16.16%。因此,中稻需要注重分蘖—拔节阶段的物质积累和磷素吸收状况,晚稻则是注重前期的物质积累和后期磷素吸收状况。
  (2)通过两年的试验,筛选出磷高效基因型水稻GR77。在低磷和正常供磷水平下,GR77的产量和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08B-9643,其中产量是磷低效基因型的1.96和1.92倍。不同磷效率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磷转运效率。正常供磷条件下,拔节—抽穗阶段的磷积累量对产量和磷收获指数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93.39%和85.71%,对磷籽粒生产效率的贡献为41.80%;在低磷条件下,分蘖—拔节阶段的磷积累量对产量和磷籽粒生产效率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56.91%和20.05%,对磷收获指数的贡献率为15.98%。因此,正常供磷时应增加拔节—抽穗阶段的磷积累量,低磷胁迫时应提高分蘖—拔节阶段的磷积累量。
  (3)磷高效基因型水稻GR77根系伤流液量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两类基因型水稻根系伤流液中矿物质组分磷、钾、镁、铁之间的差异最明显,锌和钙几乎没有差异。其中P和K正常供磷分别是低磷的1.46、1.41倍。磷高效基因型水稻根系伤流液中Fe的含量在两磷处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水稻,是磷低效基因型的1.53和1.44倍。两类基因型水稻在低磷处理时根系分泌的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在正常磷处理时,磷高效基因型水稻是磷低效基因型水稻的1.21倍,磷高效基因型水稻根系分泌的氨基酸以丙氨酸为主,其分泌量占全部氨基酸23.36%~29.44%,并且对水稻磷积累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著录项

  • 作者

    李莉;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营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锡洲,李廷轩;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稻;
  • 关键词

    水稻; 磷素特性; 高产栽培; 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