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研究
【6h】

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第一章海空立体救助概况

第二章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

第三章其他行业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及借鉴

第四章FMEA法对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的评估

第五章完善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的若干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船舶海上交通事故也连续不断,给海上人命安全和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海上搜救工作是避免或减轻海难事故危害的最后的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可以说是保障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中,海空立体救助自其出现以来就以其具有快速性及高效性而得到了各航运大国的广泛重视。 2003年3月15日中国上海高东海上救助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海空立体救助能力。但是与发达航运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海空立体搜救能力与手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对海空立体救助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整个系统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而救助指挥系统是海上救助的“神经中枢”,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救助的成败。因此对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在理论上支撑和丰富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笔者拟从分析我国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入手,对我国现有的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进行评估,最终提出完善我国海空立体救助体系的建议,以提高我国海事管理水平。 本论文前两章首先介绍了海空立体救助的重要性及其优越性,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海空立体救助的现状与发展;接着主要介绍了我国海空立体救助的指挥体系,包括各级指挥机构的职责划分、救助流程等,在此论述基础上,笔者指出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中存在搜救单位行动不协调、立法不完善等缺陷。 笔者在本论文第三章中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各个行业(包括地震、消防等)的应急指挥体系,指出:我国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应具备“快、准、网”的特点;除了应将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分成不同功能模块之外,我国还应在全国沿海建立较为密集的指挥技术系统和通讯系统以及功能完善的应急技术系统。 本论文第四章首次运用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海空立体救助体系中的“人—机—环境—控制”系统,在结合指挥科学的原理基础上划分出了海空立体搜救的各个阶段,并首次运用FMEA法对我国的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进行了评估,以尝试弥补国内对该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缺。 本论文最后从法规、人力资源、技术等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海空立体救助能力和效率的建议,以完善我国的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加强搜救立法建设;加强搜救指挥网络建设;加强搜救指挥队伍建设;加强智能化海空立体救助指挥体系的建设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