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特征
【6h】

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资助情况

1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

1.2.2 沙化草地土壤氮素研究现状

1.2.3 川西北高寒草原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

1.2.4 川西北高寒草原沙化草地土壤氮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气候与水文

2.1.2 地质地貌与成土母质

2.1.3 土壤与植被

2.1.4 川西北草地沙化现状

2.2 实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4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地表植被特征及土壤颗粒组成

3.1.1 地表植被特征

3.1.2 土壤颗粒组成

3.2 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3.2.1 土壤总有机碳变化特征

3.2.2 溶解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3.2.3 易氧化有机碳变化特征

3.2.4 微生物量碳变化特征

3.3 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土壤氮素变化特征

3.3.1 土壤全氮变化特征

3.3.2 碱解氮变化特征

3.3.3 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

3.3.4 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特征

3.3.5 酸解有机氮及其组分变化特征

4 相关分析

4.1 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与土壤颗粒组成相关分析

4.1.1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颗粒组成

4.1.2 土壤氮素与土壤颗粒组成

4.2 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对地表植被群落盖度的响应特征

4.2.1 土壤有机碳与地表植被群落盖度

4.2.2 土壤氮素与地表植被群落盖度

4.3 沙化草地土壤有机碳与氮素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5.1 草地沙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1.1 土壤总有机碳

5.1.2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5.2 草地沙化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5.2.1 土壤全氮和碱解氮

5.2.1 其他形态氮素

5.3 草地沙化对土壤C/N的影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科研论文成果

展开▼

摘要

草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沙化草地生态恢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SOC)和土壤氮素(N)是指示沙化草地土壤肥力和质量变化重要因子。掌握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土壤SOC和N素变化特征,对于草地沙化机制的探讨及沙化草地的生态修复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沙化草地SOC和N素变化特征的研究报道也多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的相关报道还比较缺乏,且这些研究局限于对沙化草地SOC总量和土壤全氮(TotalN,TN)的研究,缺乏对SOC活性组分及不同形态N素的特征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以不同沙化程度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沙化草地植被群落信息特征,并采用分层采样方法,测定分析了0-10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DOC)、易氧化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LOC)和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MBC)等活性炭有机碳组分,以及碱解氮(Available N,AN)、铵态氮(Ammo niumN,NH4+-N)、硝态氮(Nirate N,NO3--N)、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MBN)、酸解全氮(Total Acid HydrolysableN,TAHN)、酸解氨态氮(Acid Solution of AmmoniumN,ASAN)、氨基糖态氮(AminoSugarN,ASN)、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N,AAN)等不同形态N素,研究结果表明:
  (1)随草地沙化严重程度增加,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群落盖度、物种丰度和群落平均高度均呈现出显著降低的变化特征,其中,极重度沙化草地较未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群落盖度、群落平均高度和物种丰度分别降低了91.78%、94.65%、94.57%、71.68%和83.33%(P<0.01);0-100 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呈现出砂粒含量逐渐增加,粉粒和粘粒含量逐渐降低的特征,其中,极重度沙化草地较未沙化草地土壤砂粒含量增加了9.49%(P<0.05),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减少了78.43%和60.59%(P<0.05)。
  (2)草地沙化导致0-100 cm土层SOC、DOC、LOC、MBC含量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变化特征,降低幅度大小呈现出MBC>DOC>LOC>SOC的特征,与未沙化草地相比,极重度沙化草地土壤MBC、DOC、LOC、SOC含量分别降低了76.43%、74.89%、70.37%和66.07%(P<0.01);从土层剖面来看,0-20cm土层SOC、DOC、LOC、MBC含量减少最为明显,分别降低了82.97%、85.99%、84.15%和89.61%(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 SOC、DOC、LOC、MBC等减少的数量及降低的幅度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从不同沙化阶段来看,SOC、DOC、LOC、MBC均在未沙化草地演变为轻度沙化草地阶段降低幅度最大。
  (3)草地沙化导致0-100 cm土层土壤N素含量显著下降,极重度沙化草地较未沙化草地TN、AN、NH4+-N、NO3--N、MBN、TAHN、ASAN、ASN和AAN等分别减少了73.95%、77.72%、76.75%、79.77%、84.12%、79.53%、77.70%、68.93%和79.53%(P<0.01);从土层剖面来看,0-20 cm土层TN、AN、NH4+-N、NO3--N、MBN、TAHN、ASAN、ASN和AAN损失最明显,分别减少了86.43%、83.52%、82.11%、88.82%、91.77%、90.58%、91.44%、87.77%和91.01%(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N素随着沙化严重程度增加,其减少数量及降低幅度均逐渐减少;从不同沙化阶段来看,土壤TN、AN、NH4+-N、NO3--N、MBN、TAHN、ASAN、ASN和AAN均在未沙化草地演变为轻度沙化草地阶段降低幅度最大。
  (4)川西北高寒草原沙化草地土壤SOC、DOC、LOC、MBC与TN、AN、NH4+-N、NO3-N、MBN、TAHN、ASAN、ASN和AAN显著相关(P<0.01),随草地沙化严重程度增加,土壤C/N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SOC、DOC、LOC、MBC和TN、AN、NH4+-N、NO3--N、MBN、TAHN、ASAN、ASN和AAN等与土壤砂粒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含量、粘粒含量和地表植被群落盖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