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齐口裂腹鱼耳石早期生长发育和微结构特征及其在繁殖期推算中的应用
【6h】

齐口裂腹鱼耳石早期生长发育和微结构特征及其在繁殖期推算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鱼类耳石研究综述

1.1 鱼类耳石的形态发育

1.2 耳石的微结构特征

1.2.1 耳石中心核及原基

1.2.2 第一轮形成时间

1.2.3 轮纹沉积规律

1.2.4 轮纹间距特征

1.3 耳石生长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1.4 耳石微结构的主要应用研究

1.4.1 利用耳石鉴定日龄和年龄

1.4.2 利用耳石微结构探究鱼类早期生活史

1.4.3 利用耳石日轮推断种群繁殖期

1.5 齐口裂腹鱼简介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人工养殖条件下齐口裂腹鱼耳石生长发育及微结构研究

2.1 耳石第一日轮出现时间

2.1.1 材料来源及管理

2.1.2 实验方法及数据收集

2.2 仔稚鱼耳石形态发育过程

2.2.1 胚胎期耳石形态发育

2.2.2 仔稚鱼耳石形态发育

2.3 耳石的微结构特征

2.3.1 材料来源

2.3.2 数据测定及处理

2.4 温度对耳石轮纹沉积的影响

2.4.1 材料来源及管理

2.4.2 实验方法

2.5 耳石生长与鱼体生长特征

2.6 实验结果

2.6.1 胚胎孵化积温

2.6.2 胚胎期耳石形态发育过程

2.6.3 仔稚鱼耳石形态发育过程

2.6.4 耳石中心核及原基

2.6.5 第一轮纹出现时间

2.6.6 耳石轮纹沉积规律

2.6.7 耳石轮间距特征

2.6.8 温度对耳石沉积的影响

2.6.9 耳石生长与鱼体生长特征

2.7 分析讨论

2.7.1 仔稚鱼耳石形态发育过程

2.7.2 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

2.7.3 耳石生长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3.人工养殖与野生齐口裂腹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对比研究

3.1 野生样本耳石微结构特征

3.1.1 材料来源及处理

3.1.2 数据测定及分析

3.2 野生样本耳石生长与仔稚鱼生长关系

3.2.1 材料来源

3.2.2 数据测定及分析

3.3 野生样本繁殖期及繁殖高峰期推算

3.3.1 材料来源

3.3.2 数据测定及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野生样本耳石微结构特征

3.4.2 野生样本日龄组成及分布

3.4.3 野生样本耳石生长与仔稚鱼体生长关系

3.4.4 人工养殖与野生样本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对比

3.4.5 野生样本繁殖期及繁殖高峰期推算

3.5 分析讨论

3.5.1 耳石微结构特征

3.5.2 耳石生长与鱼体生长关系

3.5.3 繁殖期及繁殖高峰期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在2013年和2014年研究了实验室中孵化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仔稚鱼耳石早期生长发育、轮纹沉积和轮间距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2012-2014年间采自大渡河的野生齐口裂腹鱼耳石微结构特征、仔稚鱼的生长及繁殖期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在13.5-17.2℃孵化条件下,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出膜前形成,而星耳石形成于出膜后第12天。细小颗粒状的微耳石和矢耳石前体出现于受精后136 h,之后聚集形成2-5个结晶、融合发育为近圆形,直至出膜时。仔稚鱼生长过程中,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矢耳石经历近圆形、锲形后发育为箭矢状,星耳石形状由近圆形发育为星芒状。微耳石的前区、背区和腹区及矢耳石的背区和腹区生长呈幂函数关系,而微耳石的后区、矢耳石前区和后区生长以及两对耳石的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均呈线性相关。
  2.在18.5±0.5℃和15.6±1.1℃水温条件下,50%矢耳石样本的第一轮纹均在出膜后第2天形成(分别为出膜后18h和19h),以后每天形成一轮。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呈日周期性,由此可得出,齐口裂腹鱼日龄(D)可用轮纹数(I)表示为:D=I+1。
  3.实验室条件下,齐口裂腹鱼微耳石(2013年,n=280;2014年,n=517)中心核(N)及原基(P)主要类型为1N1P、1N2P、1N3P和2N2P,所占比例依次为54.08%、33.75%、8.28%和3.01%,其它类型的比例仅为0.88%。矢耳石(2013年,n=293;2014年,n=485)中心核及原基主要类型与微耳石一致,比例分别为23.01%、44.99%、19.67%和7.32%,其它类型种类比例和出现率均高于微耳石。40日龄仔鱼微耳石(n=35)和矢耳石(n=51)轮间距研究表明,矢耳石的第一轮间距(21.25±3.98μm)大于微耳石(18.90±2.04μm),此后至第5轮变化趋势一致。之后微耳石轮纹间距呈持续变窄,而矢耳石间距呈现波动变化,二者在后期则趋于稳定。
  4.2012至2014年大渡河野生齐口裂腹鱼仔稚鱼全长(TL)与体重(BW)呈幂函数相关。微耳石(n=2601)和矢耳石(n=1510)的前区、后区、背区和腹区半径(OR)以及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TL)均呈线性相关。3年耳石样本的中心核(N)和原基(P)的统计结果表明,微耳石1N1P(23.25-59.72%)和1N2P(22.18-43.17%)所占比例最高,1N3P和2N2P的比例次之,其他类型出现几率则较低。矢耳石多为1N2P(21.43-38.40%)和1N3P(17.02-40.63%),1N1P、2N2P以及其他类型出现几率则相对较低。野生齐口裂腹鱼仔稚鱼微耳石(n=15)和矢耳石(n=15)的轮纹间距在年份之间存在差异,微耳石逐渐变窄,矢耳石则显著增宽。
  5.利用实验室内饲养的齐口裂腹鱼日龄与轮纹数的关系,再结合野外样本轮纹数,推算出2012年5月的野生样本的日龄大小范围为30-112 d;2013年5月样本为48-166d,6月为50-183d;2014年4月样本为49-129d,5月为64-164d,6月为77-194d。结合样本采样时间推算出大渡河齐口裂腹鱼繁殖期为头年的12月3日至翌年的4月13日,孵化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月上旬至3月中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