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及其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
【6h】

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及其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Abstract

前 言

第一部分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理化性质检测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实验一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AMS)的研制

实验二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缓释度和稳定性检测

实验三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经耳中央动脉灌注后对血象、肝肾功的影响

实验四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经耳中央动脉灌注后全身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作用实验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对兔耳中央动脉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

4.1肉眼观察

4.2光镜观察

4.3透射电镜观察

五讨论

六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 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婴幼儿疾病,而血管畸形还可出现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是其最好发部位,占全身的60﹪.由于口腔颌面部病变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常造成颜面畸形及功能障碍,并且可能继发感染和出血等,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根据临床应用观察,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方法,对于血管瘤和范围较小的海绵状血管畸形疗效佳,但对于范围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畸形,则需较长治疗周期;对于动静脉畸形效果欠佳.基于目前平阳霉素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中停留时间短,为了达到提高和延长平阳霉素局部浓度和时间,提高疗效,缩短平阳霉素的治疗周期,减少用药剂量和全身毒副反应,以及减轻病员负担的目的,该课题采用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研制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PYM-AMS)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该研究经过对比分析,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在140℃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39.422 μ m的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其载药量达26.47﹪,同时具备缓释效果,24h释放88﹪,经5号和6号药典筛筛分,分装.经过对日本大耳白兔的急性毒性实验和安全性实验,表明制备的微球没有明显毒副反应.通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研究,表明该研究中制备的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与临床使用的平阳霉素注射剂的药效一致,并有缓释作用.通过日本大耳白兔的耳中央动脉注射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和单一平阳霉素注射剂,观察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的影响,显示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同时具有动脉机械栓塞和药物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动脉壁增厚、闭锁以及小静脉壁增生.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作用强于单一平阳霉素注射剂.为临床采用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治疗血管畸形提供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的依据.该课题通过研制的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经前期的体内外实验研究,为其应用于临床血管畸形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并较为系统地探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畸形的可能机制,且首次提出肌纤维母细胞在其中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