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6h】

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氯诺昔康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c-Fos-like immunoreactivity neuron,FLIN)数量的变化,评价鞘内注射不同剂量氯诺昔康的镇痛效能,探讨其镇痛效能与剂量的关系。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七组,行清醒大鼠鞘内穿刺。生理盐水组(NS组)即空白对照组,在大鼠鞘内注入生理盐水(NS)20μL,10min后左后足底皮下注射NS 100 μL;福尔马林组(For组)即实验对照组,鞘内注入NS 20μL,10min后左后足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其余5个组为实验组(L60组、L120组、L180组、L240组、L.300组),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60μg/20μL、120μg/20μL、180μg/20μL、240μg/20μL、300μg/20μL),10min后左后足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观察各组在足底注射后大鼠行为表现,以每5min为一单元,记录每5min内不同级别伤害性行为持续的时间,连续60min。根据公式换算成5分钟内的伤害性反应评分。各组在足底注射后2h深麻醉大鼠,灌注固定,取脊髓L4-L6节段做c-Fos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脊髓背角FLIN的数量。 结果: 1、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均出现了疼痛的双相反应,成功复制了福尔马林致痛模型。 2、第一相伤害反应评分,L240、L300组明显较其他组低,二者组间无差异;其余各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3、各组第二相伤害反应评分累加值组间两两比较: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与NS组比较,p<0.01,均比NS组有明显增加。FOR组与除L60组以外的实验组比较p<0.01,明显大于其它组。L120组与其它较大剂量组比较p<0.01,其第二相伤害反应评分累加值明显大于L180组、L240组、L300组。L180组、L240组、L300组,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第二相伤害反应评分累加值有下降的趋势。 4、各组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和深层(Ⅴ—Ⅵ层)FLIN数量两两比较:NS组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明显少于其它组。FOR组与除L60组以外的实验组相比p<0.01,FOR组FLIN数量明显增加。L120组与其它较大剂量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LIN数量明显多于L180组、L240组、L300组。L180组、L240组、L300组浅层FLIN数量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氯诺昔康用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L180组深层FLIN数量较L240组、L300组多,且有统计学差异。1240组、L300组深层FIAN数量比较p>0.05,但L300组FLIN数量较少且染色明显减淡。 5、大鼠1h的伤害性行为评分累加值与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c-Fos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r=0.865,与致痛侧脊髓背角深层c-Fos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r=0.855,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均为p<0.001。 结论: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能有效地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和致痛侧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