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个庙会与一个产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安国药王庙会与中药产业研究
【6h】

一个庙会与一个产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安国药王庙会与中药产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l、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回顾

1、 庙会研究

2、 中医药研究回顾

3、 安国的研究

四、 研究理论、方法和资料来源

l、 研究理论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来源

第一章 千年药都与药王庙会

第一节 一座城

一、 安国的自然地理条件

二、 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一尊神

一、 各方药王

二、 安国药王

第三节 一座庙

一、 药王庙建成始末

二、 药王庙的建筑

第四节 一个庙会

一、 安国药王庙会的形成

二、 安国药王庙会的兴盛繁荣

三、 鼎盛时期

四、 一度停顿的药王庙会

五、 物资交流大会——药材交流大会

六、 再次中断

七、 药交会

八、 药材节

第二章 安国中药产业与药王庙会的渊源

第一节 安国中药产业的发端、发展、鼎盛与式微

一、 药业发端

二、 安国药业格局渐成

三、 安国药业的鼎盛时期

四、 安国药业式微

第二节 药都药业的中兴

一、 抗日战争后至解放前的药业

二、 50年代的辉煌

三、 “十年动乱”中的沉寂

四、 1980年代的复苏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一、 21世纪安国药业的新发展

二、 安国药业发展遭遇困境

三、 反思

第四节 庙会与中药产业的关系

一、 庙会的分类与性质

二、 古代庙会与中药产业

三、 安国药王庙会的特色

第三章 庙会之变

第一节 古庙会盛况

一、 庙会日期

二、 活动空间

三、 祭祀活动和仪式

四、 娱神娱人活动

五、 组织管理

六、 交易量与交易额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药交会

一、 组织管理

二、 会期时间

三、 空间

四、 活动内容

五、 娱乐活动

六、 交易量与交易额

第三节 药材节

一、 组织设置

二、 活动内容

三、 祭祀仪式

四、 空间

五、 交易量与交易额

第四节 两个香火会

一、 正月十五的香火

二、 药王生日香火会

第五节 不同话语下的庙会之变

一、 官方话语

二、 民间话语

第四章 传统的嬗变与割裂

第一节 庙会中的传统

一、 传统庙会的文化特质

二、 传统庙会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传统文化精神之变

一、 庙会仪式之变

二、 庙会文化精神之变

第三节 “会”到“节”的得与失

一、 来自樟树的例子

二、 传统在现代化中的演变

第四节 传统的嬗变与割裂

一、 自治到他治

二、 经手到经销员

三、 由传统经验型到现代标准化生产

四、 从人工到机器

五、 从生活到博物馆

第五章 重拾文化的力量

第一节 探问药都兴衰的文化根源

一、 文化冲突一文化焦虑一文化自卑一文化自戕

二、 中医药的落败源于文化的不自信

三、 药都的衰落与文化陨落息息相关

第二节 药都的文化救赎

一、 药业发展局的举措

二、 安国市工业促进局的举措

三、 城市建设局的举措

四、 文化旅游局的举措

五、 文化救赎的无奈

第三节 重拾文化的力量、重塑文化精神

一、 文化自觉

二、 文化认同

三、 文化自信

第四节 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药都与药都传统产业

一、 我国传统产业研究回顾

二、 文化遗产概念的引入

三、 药都文化遗产的分类

第六章 药都文化遗产

第一节 药都传统产业精神文化遗产

一、 何谓精神文化遗产

二、 药都中药产业精神文化遗产

第二节 药都中药产业制度文化遗产

一、 制度文化与制度文化遗产

二、 行会的作用

三、 安国的行帮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药王庙会

二、 人人懂药的药都氛围

三、 工艺与知识

四、 口头传说和表述

五、 贸易传统与经营习俗

六、 药戏

七、 药膳

八、 民间艺术

第四节 物质文化遗产

一、 古建筑

二、 药市

三、 药业旧址

四、 安国制药厂

五、 著述

六、 药业档案

七、 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八、 遗址

九、 古墓葬

第七章 药都文化遗产的复兴

第一节 药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足

二、 对文化遗产保护不足

三、 对文化遗产利用不足或不当

第二节 保护和利用药都文化遗产

一、 药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原则

二、 药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 药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第三节 整合药都文化遗产重塑新“药都”

一、 药都之争

二、 药都内涵新解

三、 重塑药都形象

第四节 以产业复兴保障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 产业链条的完善与升级

二、 加快文化产业对传统中药产业的解构

三、 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第八章 庙会走向何方

第一节 庙会与会展

一、 庙会在现代的分化

二、 作为旅游资源的现代庙会

三、 重在经贸功能的现代会展

四、 安国药材节作何选择

第二节 安国药业会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 安国药材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安国会展业之对策

第三节 会展节庆旅游业

一、 会展节庆与旅游业的关系

二、 安国会展节庆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三、 安国会展节庆旅游开发的措施

结语

一、 庙会的嬗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嬗变的一个缩影

二、 变迁乃是常态,关键是如何对待、适应这种变迁

三、 需要传承的是文化而非表象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十三帮名称及业务范围

附录2: 事变前安国县对各省年平均输出入各种药材统计表

附录3: 安国县1980~1985年药材交流会统计表

附录4:第十七届国际药材节暨’2008年中国安国药材医药保健品交流会药王祭礼总体方案

附录5: 药材节请柬

附录6: 访谈记录表

博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约两个世纪以前,人类学、民俗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关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便逐渐成为这一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两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现代化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和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中国面临社会的全面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变迁就不能只局限于简单地描述变迁的种种形式,而应深入研究变迁带给社会和经济生活与文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变迁中保留原有传统的精华并使之服务于今后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庙会是我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萌芽于西周春秋时代的社祭和蜡祭,是一种以庙宇为依托,举行祭祀神佛、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民间古庙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其最早的形式是隆重的祭祀活动,是人们敬祀神灵、愉悦身心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庙会的发展历经嬗变。在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庙会首当其冲地遭到批判,被视为“迷信”与“落后”的象征。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庙会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庙宇被拆、庙会停顿,祭祀仪式、商贸活动一度停滞。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庙会才又逐渐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倡下得以恢复,然而其形式、内容和主旨皆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信仰色彩明显淡化,举办方式上更类似于现代节庆。尤其是一些旨在发展旅游业而恢复的庙会,更体现了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质。
   安国是我国著名药都,其延续1000多年繁盛不衰的中药产业与药王信仰和药王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顾安国历史,庙会兴则药业兴,庙会衰则药业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安国就是药市、药市就是药王庙会。安国药业发端于宋,其起源与安国药王庙的兴建密切相关,由于药王显灵而重修药王庙,由于药王庙灵验而兴起香火会,由于香火会繁盛而引发药市,由于药市发展而带动了整个安国种植、加工、销售、运输等中药产业链条的形成。安国药王庙会在发展到明清达到鼎盛,在“七七事变”之后一度停顿。解放后改为药材交流大会,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经又出现过中兴,后改为药材节,一直延续至今。在安国药王庙会——药交会——药材节的嬗变过程之中,安国药业也在经历着繁荣、中兴和衰退的历程。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及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对安国药王庙会的嬗变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在大量收集整理有关安国、药王庙、中医药、中药行业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在简单分析安国药业发展环境、回顾安国药业发展历史之后,本研究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即解放前的药王庙会、上个世纪80年代的药交会以及近几年的药材节,通过走访调查安国药业的从业人员、药业管理部门、药王庙管理者、药王庙会管委会、文物部门管理者以及当地百姓,了解三个时期庙会、药交会以及药材节的组织管理、仪式程序、信仰问题以及各个时期的药业情况。同时,本文还对与药材节相平行的药王庙香火会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和记录。
   在采访中,本研究发现,解放前药王信仰对药商构成了凝聚力,药商不仅是药王信仰的忠实信徒,虔诚地膜拜祭祀药王,甚至参与到了药王信仰的缔造中来,而且安国在全国独一无二的药王邳彤本身就有着臆造之嫌。可以说,安国药王是一个传说、神话加历史夸大的产物。但是,药王信仰创造了药都的传奇,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药王庙会上,庙会香火旺盛,娱神娱人活动丰富多彩、热闹喧阗,药材交易如火如荼。
   1980年代的药交会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刚刚恢复市场经济的药交会,充分地释放了组织管理者、贸易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展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狂欢和兴盛。虽然没有了药王信仰和祭祀活动,但是依旧达到了振兴药业的目的。
   近几年的药材节在形式上有了创新,政府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和投入。在药王庙会和药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药材节还重塑了药王和祭祀空间,在开幕式上增添了祭祀仪式。然而,药材节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将汇集天下药材与药人的功能发挥尽然,药材贸易和经济发展也遭遇到了一些瓶颈。
   针对庙会——交流会——节庆活动的变迁,本文深入分析了仪式之变所体现的国家权力对民间文化的干预和影响。在对传统庙会的文化精神进行分析之后,本研究进一步对这种变迁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进行了分析。本文指出,药材节和药业的衰落有着多种原因,安国药业的衰退和我国中药行业的衰退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文化的变迁与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840年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敲开了国门,而且撼动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文化的自信,才导致了国人一系列的反应:文化冲突一文化焦虑一文化自卑一文化自戕。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颠覆,传统遭到了割裂,使中国这个传统大国的发展发生了转向,安国药王庙会和安国的药业也是如此,在文化的飘摇中渐渐失去了本色,走向了衰落。
   然而变迁是必然的。在大多数社会里,变迁是本质特征而不是反常现象。如何在变迁中重拾文化的力量,建立文化的自信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经济的出路。本研究本着文化自觉一文化认同一文化自信的思路,指出安国振兴文化和经济的出路在于梳理自己的文化遗产,发掘自身的优势文化,从而树立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找到方向。
   根据已有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文化遗产和制度文化遗产的概念,指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很久以来这两种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利用。此外,本研究对药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对其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就其利用提出了建议。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一份子的庙会文化,其发展和继承具有代表性。庙会在今天的很多地方得以恢复,然而仅仅冠以庙会之名、搞几项祭祀仪式并不等于继承了传统。古老的庙会发展到今天,如果还沿袭旧有的形式,也不能长期发展下去。对于安国这样一个庙会与产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地方来说,庙会或者说节会具有经济发展、地方复兴的意义重大。本文继而对庙会将要走向何方进行了论述,提出只有继承庙会传统文化精神,保护利用地方文化遗产,在形式、管理、营销上吸收、融入现代节庆与会展经济的手段,才能使庙会文化得以充分发扬,也才能充分发挥庙会文化的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经济均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冲突,与现代化发展的指针也并不矛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保存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保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凝聚民众的精神,树立文化的自信。也只有在充分挖掘、梳理自身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好这些遗产,才能在发展中保持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安国药王庙会不仅仅是一个庙会,它是一个缩影,一个传统变迁、地域复兴、经济发展的缩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