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基于兴趣群组的敏捷P2P信任模型研究
【6h】

一种基于兴趣群组的敏捷P2P信任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1.2研究背景

1.3论文内容和意义

1.4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P2P网络介绍

2.1 P2P网络概述

2.1.1 P2P网络体系结构

2.1.2 P2P网络的特征

2.1.3 P2P网络的分类

2.2 P2P网络的应用领域

2.3 P2P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P2P网络信任模型

3.1信任的相关知识

3.1.1信任的定义

3.1.2信任的分类

3.1.3 信任的主要特征

3.2信任模型的相关知识

3.2.1信任模型的引入

3.2.2信任模型的分类

3.3信任模型的研究现状

3.3.1集中式信任模型

3.3.2分布式信任模型

3.3.3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

3.4信任模型的设计要求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基于兴趣群组的P2P信任模型

4.1 兴趣群组的引入

4.1.1兴趣群组的思想

4.1.2相关研究

4.2兴趣群组管理

4.2.1兴趣群组的组成

4.2.2节点的加入和退出

4.2.3领袖节点的选取

4.3信任管理

4.3.1 组内信任管理

4.3.2组间信任管理

4.3.3信任度的维护

4.4安全机制

4.4.1基于信任度的节点选择

4.4.2动态恶意节点的抑制

4.4.3不真实反馈的抑制

4.4.4 诋毁以及协同作弊的抑制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模型设计与系统仿真

5.1 模型设计

5.1.1 模型框架

5.1.2兴趣网络管理模块

5.1.3信任管理模块

5.1.4模型特点总结

5.2系统仿真

5.2.1 仿真环境介绍

5.2.2仿真过程

5.2.3实验结果分析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6.1本文工作总结

6.2 以后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是一种强调节点之间逻辑对等的新型计算模式。与传统的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相比,P2P网络中的节点地位都是对等的。它倡导节点的主动性,节点在为其它节点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享用其它节点提供的服务。在整个互联网内容存储的中心,从网络核心移向终端用户的背景下,P2P技术凭借其部署灵活、廉价等特点得到广泛和成功的应用。 尽管如此,由于P2P网络的开放性和节点的匿名和自治等本质特征,为侵犯知识产权以及计算机病毒、垃圾数据、伪造文件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搭便车(Free Riding)行为的广泛存在,降低了P2P网络的性能,增加系统的脆弱性。虽然引入分布式信任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P2P安全问题,但无疑能使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加入有效的信任模型,可以提高P2P网络的可用性,有利于P2P网络的良性发展。 针对当前信任模型的扩展规模和计算开销的矛盾,借鉴人类社会信任建立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群组的P2P信任模型。通过对具有相似语义的节点进行聚集,将模型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的节点加入到同一个兴趣群组内。组内的节点是平等的、自治的,节点之间交易频繁。每个兴趣群组都要选取一个综合性能最佳的节点作为领袖节点,由其负责组内普通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基于兴趣群组的网络结构,本模型将信任管理划分为组内信任管理和组间信任管理。在群组内部,收集组内成员对目标节点的历史记录,并融合评价者的个人交易经验,根据评价能力的差异修正后,形成组内节点的信任评价。在群组之间,根据历史记录得到群组之间的相互信任评价。最后,综合群组之间的信任评价和组内节点的信任评价得到目标节点的信任度,并以此作为交易决策的依据。 对模型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节点交易的成功率,并能够有效抑制恶意节点的诋毁行为,能够保证P2P系统的可靠运行。但本模型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