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电非线性参数围术期脑功能的监测
【6h】

脑电非线性参数围术期脑功能的监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英文全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异丙酚镇静时脑电非线性参数与脑电双频指数对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比较研究

第二部分: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额部的脑电非线性参数比较

第三部分:大鼠脑部局灶性梗塞的脑电非线性参数变化

综述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异丙酚镇静时脑电非线性参数与脑电双频指数对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时脑电(EEG)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和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并将四个EEG指数在意识消失时的预测概率(Pk)进行比较,即各脑电指标预测意识消失的准确性比较。 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2~71岁。术前未用任何药,入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I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心电图(ECG),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补液,行L2、3或L3、4穿刺置管硬膜外麻醉。鼻导管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辅助呼吸,维持SpO2>95%。注射局麻药确认麻醉完善后(平面在T6以下),以血药浓度(Cp)为目标TCI,初始时靶控预设的异丙酚血浆浓度(Cp)为0.5μg·ml-1,以0.3~0.5μg·ml-1的梯度逐步升高Cp直至意识消失(OAA/S评分0-2分)。随之根据意识消失时的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调整Cp与Ce相同,维持输注12min,然后再以0.3~0.5μg·ml-1的梯度逐步降低Cp直至患者清醒(OAA/S评分为3-5分),再调整Cp与Ce相同,维持12min,重复以上步骤,每位患者反复4次。用双盲法记录意识消失即刻、意识消失后3、6、9、12min和意识恢复即刻、意识恢复后3、6、9、12min的BIS及EEG非线性参数(D2、ApEn、Cx)的值。计算D2、ApEn、Cx和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TCI镇静前,患者意识清醒时的BIS值为97±1.34;D2值为3.93±0.08;ApEn值为1.01+0.05;Cx值为0.65±0.03。意识恢复和消失时,BIS值分别为80.2±6.2,67.3±7.9;D2值分别为3.45±0.18,3.01±0.16;ApEn值分别为0.84±0.05,0.71±0.06;Cx值分别为0.55±0.05,0.44±0.05。四个EEG参数的清醒时的均值高于意识消失和恢复阶段的值(P<0.05),四个EEG参数的均值在意识恢复阶段均明显高于意识消失阶段(P<0.05)。BIS、D2、ApEn、Cx对意识消失的Pk值分别为0.91、0.96、0.97、0.94,四个EEG参数的Pk值与0.5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四个EEG参数的Pk值互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IS、D2、ApEn及Cx均可反映异丙酚TCI时患者意识反复消失-清醒的变化,脑电非线性参数D2、ApEn、Cx与BIS都可作为异丙酚中枢镇静效应的可靠监测。 第二部分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额部的脑电非线性参数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电(EEG)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差异,明确EEG非线性参数是否具有判别脑梗塞的作用。 方法:选择行脑部核磁共振成象(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为55±14岁。MRI检查和EEG测量均在患者发病1周内同时进行。对照组选择与脑梗塞组患者相同性别和年龄的正常人(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及体征的基本健康者并除外影响脑电活动的各项因素)30例。两组实验对象坐于安静房间,闭眼静息、正常呼吸10分钟后,记录左右额部(Fp1、Fp2)的EEG非线性参数D2、ApEn、Cx,配对比较两组的EEG非线性参数。 结果:脑梗患者组左右额部的D2值分别为3.09±0.41(Fp1)、3.03+0.40(Fp2);ApEn值分别为0.81±0.14(Fp1)、0.78±0.12(Fp2);Cx值分别为0.43±0.09(Fp1)、0.43±0.07(Fp2)。正常对照组左右额部的D2值分别为4.06±0.30(Fp1)、4.13±0.41(Fp2);ApEn值分别为1.09±0.12(Fp1)、1.09±0.12(Fp2);Cx值分别为0.67±0.06(Fp1)、0.68±0.07(Fp2)。脑梗塞患者组的D2、ApEn、Cx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统计差异显著(P<0.05)。脑梗塞患者组内自身Fp1、Fp2间的D2、ApEn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组内自身Fp1、Fp2间的Cx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内自身Fp1、Fp2间的D2、ApEn、Cx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EEG非线性参数D2、ApEn、Cx具有判别脑梗塞的能力,D2、ApEn值与脑梗塞的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第三部分大鼠脑部局灶性梗塞的脑电非线性参数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梗塞形成时脑电(EEG)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变化,探讨EEG非线性参数是否可对脑梗塞的形成具有监测作用。 方法:选择SD大鼠24只,体重250~30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二组:组I(n=12)为线栓法(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梗塞组;组Ⅱ(n=12)为假手术组。在大鼠颅骨顶区(C3、C4)两点钻孔,植入硬膜外电极。记录组Ⅰ在梗塞前、梗塞时、梗塞后5min、15min、30min、60min时大鼠脑部顶区(C3、C4)的EEG非线性参数D2、ApEn、Cx。按相同时间点记录组Ⅱ大鼠脑部顶区(C3、C4)的EEG非线性参数。 结果:组Ⅰ梗塞前大鼠脑部顶区C3、C4的EEG非线性参数基本相同。梗塞后,脑部C3、C4的EEG非线性参数升高,但缺血区域(C4)的EEG非线性参数的升高幅度低于正常区域(C3)(P<0.05);双侧顶区EEG非线性参数数值随时间进行性下降;梗塞后30min时,缺血区域的D2、ApEn、Cx低于梗塞前的值(P<0.05)。组Ⅱ大鼠C3、C4区域各个时间点及自身左、右侧的D2、ApEn、Cx均无明显差异。组Ⅰ、组Ⅱ在梗塞前的D2、ApEn、Cx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EEG非线性参数D2、ApEn、Cx可对大鼠脑部出现的单侧局灶性梗塞进行监测,可能对梗塞后的脑缺血程度有一定的判定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欧阳铭文;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宏;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麻醉学;脑栓塞;
  • 关键词

    麻醉; 围手术期; 异丙酚; 脑电图; 脑栓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