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细胞功能分化的实验研究
【6h】

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细胞功能分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动物模型及其胆管门静脉铸型扫描图像分析

1.材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去胆管及去门脉肝细胞形态及生化指标的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去胆管及去门脉肝组织蛋白质组变化的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四部分肝胆管结石及肝脏萎缩肥大复合征的临床观察

1.病例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肝再生研究中的动物模型——胆汁淤积性实验动物模型进展

文献综述(二)临床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肝胆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附录英文缩写词注解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去胆管肝叶和去门静脉肝叶自身对照模型,观察去胆管肝叶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细胞形态变化及功能分化的现象和规律,探讨去胆管肝叶的保留价值。 方法:切除大鼠肝左叶和尾状叶,只保留方叶和右叶两个肝叶。然后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对其肝右叶胆管进行栓塞并结扎来制备去胆管肝叶;对肝方叶行门静脉结扎制备去门静脉肝叶。分别设立未处理空白对照S组、单纯栓塞并结扎右叶胆管BL组、单纯结扎方叶门静脉PL组和栓塞结扎肝右叶胆管,同时结扎方叶门静脉的BPL组,共四个组,观察时间2周至2月;通过对各组动物胆管和门静脉分别灌注硫酸钡明胶混悬液制备铸型标本,并运用Micro-CT扫描来观察两叶肝脏胆道和门静脉形态变化,了解两叶之间是否存在交通支情况,来判别该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测定分肝静脉血肝功能等化验检查、组织病理学观察、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肝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来探讨相应肝叶肝细胞形态及功能变化。 结果:(1)大鼠手术后在本观察期内存活率达到100%,无黄疸表现。肝叶大体形态观察和两叶肝重量比指标显示,去胆管肝叶未见明显的萎缩和纤维化,去门脉肝叶萎缩及纤维化明显。(2)Micro-CT铸型扫描可以直观地展现胆管和门静脉形态变化,未发现两个肝叶之间存在交通支或侧枝循环情况。(3)分肝静脉血测定发现去胆管肝叶和去门脉肝叶血ALT、AKP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有降低趋势,血直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无明显升高。各肝叶与S组相比多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对照显示去门脉肝叶各指标改变更明显,去胆管肝叶相对改变较小。(4)组织病理学检查:去胆管肝叶肝小叶结构无明显变化。去门脉肝叶肝小叶结构破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但增生的胆小管数目增多。(5)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去胆管肝叶肝细胞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毛细胆管腔缩小,其内微绒毛破坏明显。去门脉肝叶肝细胞胞浆中粗面内质网减少,滑面内质网增多,其毛细胆管结构显示正常。(6)蚤白质组学观察:去胆管肝叶白蛋白、载脂蛋白A1、磷酸丙糖异构酶表达无明显降低,Z蛋白和Y蛋白降低明显;去门脉肝叶表现正好相反。 结论:在去胆管和去门脉条件下,肝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分化现象;去胆管肝叶更具有保留价值。本实验为临床特殊情况下如某些良性胆道疾病仅处理胆管而保留相应肝叶肝脏组织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要阐明肝细胞功能分化的更确切的机制,尚有待于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表达谱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焦华波;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学科 外科学(普外肝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志强;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肝及肝管;
  • 关键词

    胆管栓塞结扎; 门静脉结扎; 动物模型; 肝脏铸型; 蛋白质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