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龄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HSP27与αB-crystallin的变化
【6h】

老龄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HSP27与αB-crystallin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缺血及衰老心肌作用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制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成功的再灌注疗法中获取最佳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缺血预处理(IPC)可以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组织等的损伤作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成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中的保护作用已比较明确,但是有研究提示老龄大鼠中丧失IPC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在成年大鼠及老龄大鼠心肌IPC时热休克蛋白27(HSP27)及αB晶体蛋白(αBC)的mRNA、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异同,以了解老龄大鼠丧失IPC与心肌细胞小分子热休克蛋白随年龄改变的关系,为阐明老龄心脏适应性减低和对损伤易感性增加的本质及调控机理提供基础。 材料与方法: 1)试验对象:以成年(8-12周龄)及老龄(20-24月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各年龄组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Ctrl):开胸持续灌流60min;预适应组(IPC):连续三次进行缺血5min,复灌5min,完成3个循环后再分别于0min、5min、15min、45min、60min取样。每组实验动物4只。实验结束后,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左室后壁肌组织,立即放入液氮5min,然后存入-70℃低温冰箱备检。 2)HSP27及αBc mRNA表达的改变:使用半定量的RT-PCR技术检测成年及老龄大鼠中mRNA在在IPC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 3)HSP27及αBC在可溶性胞浆及不溶性细胞结构的分布:使用裂解液裂解细胞,低温离心后,分别收集含可溶性蛋白的上清液及沉淀部分,采用Wester blot分析HSP27及αBC在IPC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 4)HSP27及αBC在细胞内的分布:新鲜冰冻心肌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两种sHSPs,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成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在IPC后HSP27及αBC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情况。 结果: 1)老龄大鼠HSP27及αBC mRNA的基础表达量与成年大鼠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经IPC后约15min,老龄大鼠及成年大鼠HSP27及αBC mRNA的表达即有所增加。 2)老龄大鼠与成年大鼠心室前后壁的HSP27基础表达量均无明显的区别,在缺血预处理后,老年大鼠心肌αBC的表达量较成年大鼠偏高;成年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即刻前壁缺血组织HSP27及αBC从胞浆(上清液)移至不溶性成分细胞骨架(沉淀),至15min时大部分移到沉淀中,在45 min时HSP27及αBC则几乎全部复位到上清中,而老龄大鼠心肌中两种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未发生明显移位。两组大鼠后壁心肌中的两种蛋白未见明显移位。 3)免疫组织学检查显示成年大鼠HSP27在IPC后15min向Z线及Ⅰ带移位,而αBC向Z线移位的同时也向润盘部位聚集;老年大鼠中HSP27及αBC的移位程度与成年大鼠相比明显减弱。 结论: 1)IPC后老龄大鼠缺血心肌HSP27及αBC mRNA表达量增加,表明老龄大鼠仍具有正常的基因转录及蛋白合成的能力。 2)IPC后老龄大鼠缺血心肌HSP27及αBC移位能力降低,从而减弱了与相应蛋白结合的能力,影响了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