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毫米波超宽带径向功率合成技术研究
【6h】

毫米波超宽带径向功率合成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 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在宽带应用的发展动态

1.3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功率分配/合成器的基本原理

2.1合成技术的分类

2.2同轴波导的传输特性及工作模式分析

2.3径向波导功率合成基本原理

2.4阶梯脊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基本原理

2.5功率合成中的合成效率分析

第三章 阻抗变换器基本原理

3.1λ/4阻抗变换器

3.2多节λ/4阻抗变换器

3.3渐变线阻抗变换器

3.4 Chebyshev阻抗变换器

第四章 24路功率合成放大器的研制与测试

4.1同轴-径向波导过渡结构的设计

4.2脊波导-微带双探针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4.3同心圆台-脊波导阶梯过渡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4.4单路联合仿真设计

4.5 24路功率合成器联合仿真设计

4.6腔体设计

4.7脊波导到微带过渡背靠背结构测试

4.8总腔体组装完成测试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展开▼

摘要

近来,基于MMIC功率放大器的毫米波波导空间功率合成技术是固态毫米波领域的热门。在此类研究中,在多支路条件下保持高的合成效率和较宽的工作带宽是实现毫米波宽带功率合成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三种功率合成结构设计了K~Ka波段的超宽带径向功率合成器件。
  本论文详细分析了毫米波频段常用的功率分配网络;对采用的几种结构形式:同轴波导-径向波导过渡结构、脊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脊波导阶梯过渡结构等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加工实物和测试。主要工作如下:
  1、基于同轴波导传输理论与径向波导传输理论,设计了同轴波导-径向波导混合过渡结构,该结构对称性好,受加工装配等因素影响小,体积适中。仿真结果显示:在18~40GHz范围,同轴端口插入损耗在频带内均小于15dB,各径向端口插入损耗均小于0.3dB,径向端口频带内VSWR均小于1.25;
  2、基于E面波导-微带探针理论,设计加工并测试了K~Ka频段波导双探针结构,适用于K~Ka频段超宽带应用。实测结果显示:在18-40GHz范围,两端口的回波损耗小于-10dB,插入损耗小于2dB,扣除线损则该过渡的插入损耗仅为1.5dB;
  3、基于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理论,研制了脊波导阶梯过渡结构,该结构与同轴波导-径向波导的混合结构仿真结果显示:在18~40GHz范围,同轴端口回波损耗在频带内均小于16dB,该混合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0.2dB;以该结构为基础,改进设计了多重圆盘匹配过渡结构,使得同轴端口回波损耗在频带内均小于19dB,该改进后混合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0.1dB;
  4、结合上述所有结构研制、加工以及测试了同轴波导-径向波导-脊波导-微带探针结构的24路功率合成器背靠背结构。实测结果显示:在24~40GHz范围内,该结构中同轴波导回波损耗均小于10dB,背靠背结构单端插入损耗在频带内小于1.25dB,计算得出背靠背结构单端的合成效率约为7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