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6h】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1.2.1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1.2.2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1.2.3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概述

1.3 核心概念

1.3.1 海绵城市

1.3.2 低影响开发

1.3.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1.4 相关理论

1.4.1 海绵城市理论

1.4.2 低影响开发理论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价值

2.1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

2.1.1 城市之间地形地貌以及新老城区差异大

2.1.2 缺乏全过程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

2.1.3 成熟的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2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况

2.2.1全面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

2.2.2全面推进试点任务建设

2.3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性分析

2.3.1问题导向指引小区海绵建设

2.3.2规划管控引领道路海绵建设

2.3.3因地制宜推进水生态修复

第三章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3.1 遂宁市区域状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状况

3.1.4 水系概况

3.1.5 植被与土壤

3.2 遂宁市海绵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3.2.1 遂宁市海绵建设的目标

3.2.2 遂宁市海绵建设的路径依据

3.2.3 遂宁市海绵建设的路径方向

3.2.4 遂宁市海绵建设的路径探索

3.3 遂宁市海绵城市2015-2017年建设情况

3.3.1 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3.3.2 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3.3.3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3.4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3.4.1小区海绵建设

3.4.2道路海绵建设

3.4.3水生态修复

第四章 分类推进小区海绵建设分析

4.1小区海绵建设类型及分类推进的必要性

4.2老旧小区的海绵建设

4.2.1 老旧小区海绵建设的目标

4.2.2 老旧小区海绵建设的措施

4.2.3 遂宁市老旧小区海绵建设的实践

4.3 新建小区的海绵建设

4.3.1 新建小区海绵建设的目标

4.3.2 新建小区海绵建设的措施

4.3.3 遂宁市新建小区海绵建设的实践

4.4 管控小区的海绵建设

4.4.1 管控小区海绵建设的目标

4.4.2 管控小区海绵建设的措施

4.4.3 遂宁市管控小区海绵建设的实践

第五章 分类推进道路海绵建设分析

5.1道路海绵建设类型及分类推进的必要性

5.2 既有市政道路的海绵建设

5.2.1 既有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的目标

5.2.2 既有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的措施

5.2.3 遂宁市既有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的实践

5.3 新建市政道路的海绵建设

5.3.1 新建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的目标

5.3.2 新建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的措施

5.3.3 新建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的实践

第六章 因地制宜推进水生态修复分析

6.1遂宁市水生态现状及因地制宜修复的必要性

6.1.1 河流现状

6.1.2 湖库现状

6.1.3 岸线现状

6.2 联盟河黑臭水体治理

6.2.1 联盟河水治理目标

6.2.2 联盟河水治理措施

6.2.3 联盟河水治理成效

6.3 莲里公园海绵建设

6.3.1 莲里公园基本情况

6.3.2 莲里公园海绵建设措施

6.3.3 莲里公园生态恢复的效果

第七章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启示

7.1 构建全面监管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

7.1.1 实现建设程序各环节全程监管

7.1.2 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区域全域管控

7.1.3 实现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

7.2 构建全域连片的项目运作体系

7.2.1 项目打包体现连片效应以及避免碎片化

7.2.2 因地制宜构成独居特色的遂宁模式

7.2.3 民生优先让群众得到实惠

7.3 构建科学完善的目标导向规划指引体系

7.3.1 形成全民参与及整体联动的组织模式

7.3.2 加强技术支撑形成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

7.3.3 加强多元投入形成政企合作的新局面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具有自然积累、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2014年4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治水安邦、兴水安民注入了新理念和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可化解城市降雨、城市水资源匮乏所存在的问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仿佛如一块海绵一般收集雨水,并将雨水存蓄、入渗到土壤层下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利用,通过入渗、滞留、蓄集、净化、使用、排放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水循环互动,保证水生态安全。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减少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是提升当前水资源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本文以遂宁市海绵建设项目为案例,对小区海绵建设、市政道路海绵建设、水生态修复海绵建设进行重点分析研究,重点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低影响开发理论,对如何分类推进小区以及市政道路海绵建设,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海绵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与对比,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为当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参考,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总结,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四川地区乃至全国进行推广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