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盆炎康栓治疗慢性盆腔炎抗炎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6h】

盆炎康栓治疗慢性盆腔炎抗炎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 言

1.实验研究

1.1抗炎实验

1.1.1材料

1.1.2方法

1.1.3统计方法

1.1.4结果

1.2镇痛实验

1.2.1材料

1.2.2方法

1.2.3统计方法

1.2.4结果

1.3体外抑菌实验

1.3.1材料

1.3.2方法

1.3.3结果

1.4盆炎康栓对实验性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1.4.1材料

1.4.2造模方法

1.4.3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

1.4.4观察指标

1.4.5实验试剂

1.4.6统计学分析

1.4.7实验结果

2讨论

2.1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学病机

2.2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法处方的确定

2.3关于剂型的确立

2.4关于模型的建立

2.5对盆炎康栓抗炎作用机理的探讨

2.5.1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2.5.2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

2.5.3调节NF-κB在慢性盆腔炎症中的表达

2.5.4调节Caspase 3在慢性盆腔炎症中的表达

2.5.5调节MMP在慢性盆腔炎症中的表达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综述(慢性)盆腔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照片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盆炎康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抗炎作用机理.研究方法:采用慢性肉芽肿模型,小鼠耳片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计算最小抑菌浓度.采用苯酚胶浆剂造成大鼠慢性子宫内膜炎来代表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分别设盆炎康栓高剂量组(相当于3.6g生药/kg)、盆炎康栓中剂量组(相当于1.8g生药/kg)、盆炎康栓低剂量组(相当于0.6g生药/kg)、康妇消炎栓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造模15天后,连续灌肠给药23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组织病理检查法、测定全血血液流变学,较为全面地观察了该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病理形态学变化,子宫内膜细胞NF—κB、Caspase—3、MMP—2的表达,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抗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盆炎康栓能减轻小鼠局部炎性反应,具有抑制大鼠慢性肉芽肿的作用;盆炎康栓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能明显降低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全血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能明显减轻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程度,减少炎细胞过度浸润及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能明显增加Caspase—3、MMP—2表达,减少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细胞NF—κB的表达.研究结论:综合上述结果,盆炎康栓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内膜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模型大鼠局部NF—κB活性,增加Caspase—3表达,增加局部MMP—2的表达,而减少炎细胞过度浸润及炎症介质的形成、促进炎细胞的凋亡、增加对增生的纤维组织的降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通过上述多条途径而减轻炎症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