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fMRI技术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枢响应特征研究
【6h】

基于fMRI技术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枢响应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1.2 受试者选择

1.3 健康受试者

1.4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5 研究病例的中止

2. 研究设备与材料

2.1 研究设备

2.2 研究耗材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随机方法

3.3 对照

3.4 盲法

3.5 样本量计算

3.6 伦理审批

3.7 临床试验注册

4. 治疗方案

4.1 治疗分组

4.2 取穴方案

4.3 腧穴定位及操作标准

4.4 疗程

5. 静息态fMRI扫描

5.1 扫描预约

5.2 扫描前准备

5.3 扫描方法

6. 观察指标

6.1 一般项目

6.2 效应评价指标

6.3 fMRI扫描数据的观察指标

6.4 安全性指标

6.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7.1 临床数据分析

7.2 fMRI数据分析

8. 质量控制

8.1 fMRI研究的质量控制

8.2 针刺操作及临床效应评估的质量控制

8.3 受试人员质量控制

9. 技术路线图

10. 研究结果

10.1 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基线分析

10.2 临床效应评价指标分析

10.3 脑功能活动特征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3.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现状

4. fMRI为阐释针刺整体效应中枢特征提供可视化方法

5. 支撑本次研究的前提条件

6.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应分析

7. 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影像学研究

结论

创新性与先进性

1、研究所选疾病和切入点的创新性

2、所选用观察技术的先进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三:相关量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利用fMRI技术,结合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观察针刺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并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特征对比分析,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枢响应特征。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2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3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等待治疗组。在初次扫描时,由于不符合fMRI扫描要求,三个组各剔除1例,最终每个组各有12例纳入分析。常规针刺组以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为穴位处方,进行2个月的针刺治疗;等待治疗组,试验期间不接受任何治疗。在针刺前后和观察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价和静息态fMRI扫描,并完成以下分析:
  1、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应,对比常规针刺组与等待治疗组患者临床效应观察指标的差异。
  2、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异于健康人的脑功能活动特征;通过对比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ReHo的差异,观察患者异常的脑功能活动特征。
  3、比较常规针刺组针刺后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ReHo差异,等待治疗组观察后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ReHo差异,并与患者异常脑区进行比较,筛选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针刺效应相关的重点脑区,分析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枢响应特征。
  研究结果:
  1、常规针刺组临床效应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子宫,能减少患者绝经症状评分量表(MRS)评分(P<0.05),能减少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P<0.05),能减少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PSQI)(P<0.05),能减少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P<0.05),能减少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P<0.05)。
  2、等待治疗组临床效应
  不给于该组患者任何医疗干预的情况下,观察患者2个月后上述量表评分的变化:患者绝经症状评分量表(MR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PSQI)无显著改变(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
  3、常规针刺组治疗前后与等待治疗组观察前后效应对比分析
  在减少绝经症状评分量表(MRS)评分方面,常规针刺组优于等待治疗组(P<0.05),在减少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方面,常规针刺组优于等待治疗组(P<0.05),在减少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方面,常规针刺组优于等待治疗组(P<0.05),在减少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方面,常规针刺组优于等待治疗组(P<0.05)。
  4、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异于健康人的脑功能活动特征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增高的脑区包括:额上回中部(BA9)、额中回(BA8)、岛盖部额下回(BA45)、眶部额中回(BA11/BA10)、眶部额下回(BA47)、背外侧额上回(BA9)、梭状回(BA30/BA36)、颞下回(BA20)、颞中回颞极(BA38)、颞中回(BA20)、海马旁回(BA30/BA20)、脑岛(BA47)、直回(BA25/BA11)、海马(BA30/BA20)、前扣带回(BA32/BA10)、中扣带回(BA32/BA24)、杏仁核(BA36)(P<0.05)。
  5、针刺及观察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
  在接受针刺治疗后,仅剩余左侧颞极上部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增高,海马(BA30/BA20)、海马旁回(BA30/BA20)、杏仁核(BA36)、扣带回(BA32)、眶部额下回(BA47)、眶部额中回(BA11/BA10)、颞中回颞极(BA38)、脑岛(BA47)等边缘系统结构,额上回中部(BA9)、额中回(BA8)、岛盖部额下回(BA45)、背外侧额上回(BA9)等额叶结构,颞下回(BA20)、颞中回(BA20)等颞叶结构的异常功能活动得到调节。接受等待观察后,剩余下列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增高:右侧颞下回(BA21)、左侧海马(BA34)、右侧壳核、左侧三角部(BA45)
  结论:
  1、针刺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较好的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致的内分泌、植物神经、睡眠、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精神状态)、记忆力、注意力、泌尿系统、性问题、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症状。
  2、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存在显著差异。边缘系统-额叶-颞叶的异常功能活动可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情相关脑区的脑功能活动主要特征。
  3、针刺对边缘系统-额叶-颞叶脑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的改善可能是实现针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整体调节效应的中枢响应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