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精血理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证)90例临床观察
【6h】

基于“精血理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证)90例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简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2.研究方法

3.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1.中医学对VaD的认识

2.西医学对VaD的认识

3.立法思想

4 组方及方解及方药分析

5 方中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6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附录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

附录3 肾精亏虚证候量表(SDSVD)

附录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录5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的精血理论,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明确益肾补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的比例,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病人中符合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证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片,治疗1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六味地黄汤,治疗2组在治疗1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三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评价其在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中医证候等方面的疗效。
  结果:所有入组病人均符合纳入标准,共有病例90例,其中剔除、脱落病例3例,最终纳入统计的病例为87例。
  MMSE评分疗效对比:治疗12周、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MMSE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组内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三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提示三组治疗在改善患者认知方面均有效,治疗2组明显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治疗1组优于对照组。
  ADL评分疗效对比:治疗12周、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ADL评分与治疗前进行三组组内及组间对比,P值均小于0.05,提示三组治疗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效,且治疗2组疗效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治疗1组优于对照组。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58.6%,治疗1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治疗2组总有效率96.6%,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三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效,治疗2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治疗1组优于对照组。
  安全性方面:试验过程中患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面红热、皮肤瘙痒、腹胀、肠鸣音减弱、头痛,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运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肾、补血方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西药及西药+补肾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