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帝内经》睡眠理论与不寐证治研究
【6h】

《黄帝内经》睡眠理论与不寐证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一、《内经》中与不寐相关的经文分析

1 睡眠的生理机制

1.1 寤寐是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结果

1.2 营卫运行正常是昼精夜瞑的基础

1.3 阴、阳跷脉参与寤寐的调节

2 不寐的病因病机

3 不寐的治疗

二、《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对不寐的论述

1 先秦两汉时期

2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

3 宋、金、元时期

4 明清时期

三、治疗不寐常用方剂例举分析

四、讨论

1 不寐的病因

1.1 外感

1.2 内伤

1.3 病理产物

1.4 失治误治

1.5 体质因素

2 不寐的病机

2.1 营卫失和,阳不入阴

2.2 精气血亏虚

2.3 脏腑失常

3 不寐的治疗

4 关于心、脑与不寐的讨论

结语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身处快节奏、多元化环境之中的人们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面对当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人们常常不能科学健康地安排作息时间,使患上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睡眠障碍包含多类疾病,失眠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上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面对不断增加的失眠人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中医对于治疗失眠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通过辨证论治祛除导致失眠的因素,从根本上治疗失眠。本文通过查阅先秦至清朝时期的古医籍文献,并结合在CNKI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不寐”、“中医”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黄帝内经》中与睡眠生理机制、失眠病因病机以及失眠的治疗相关的经文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先秦至清朝各医家论治不寐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整理,第三部分例举了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并对方剂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四部分是关于失眠病因、病机、治疗以及脑与睡眠的讨论。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失眠的病因有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起居调摄不周、体弱、病理产物致病、失治误治、体质因素;失眠的基本病机为营卫失和、精气血亏虚、脏腑失常;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这些脏器的功能异常都可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而导致失眠的发生。本文除讨论失眠的辨证论治外,还强调了治疗失眠时应注意外感失眠与阳虚失眠这两个临床上容易被忽视的证型。

著录项

  • 作者

    黄颖异;

  •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宜;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56.230.5;
  • 关键词

    不寐证; 辨证论治; 《黄帝内经》; 睡眠理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