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支气管镜下中医望诊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6h】

支气管镜下中医望诊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

2.中西医对TB的认识

3.支气管镜技术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试验研究

1.临床资料和纳入标准

2.研究方法

3.质量控制

4.研究结果

5.讨论

6.病例分析

7.小结

创新性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中医药治疗肺痨的研究进展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附件2:统计表

附件3:症状分级表

附件4:舌、脉象表

附件5:支气管镜镜下表现

附件6:附图

附件7:知情同意书

展开▼

摘要

目的:目前中医四诊在肺痨的辨证分型以及治疗上一直停滞不前,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通过支气管镜镜下肉眼观察作为望诊资料,从而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力求提出新的肺痨中医辨证分型,为创制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间在自贡市中医院呼吸内科、自贡市结核病防治所经支气管镜刷检、痰涂片进行确诊的123例肺、支气管结核的病例资料。通过收集符合肺、支气管结核诊断标准病例的症状、舌脉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再用奥林巴斯支气管镜进行气道内观察,使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把得出的结果与整体中医诊断不同证型结合舌苔、舌质与脉象,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进行比对,找出肺痨病理发展的规律。
  结果:1)肺、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发病年龄虽呈递增趋势,但目前仍以壮年、中老年为主。发病年龄段在40~69岁,占了总样本量70.65%。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总比值为1.41:1。男性发病年龄高峰期在50~59岁,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
  2)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或刺激性咳嗽、咯痰、胸痛、口干、咽燥为主,而传统上常见的低热、潮热盗汗、消瘦、咯血、神疲乏力等症状则少见。影像结果以肺纹影增多紊乱、肺门区钙化灶居多,而肺部阴影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则未见。
  3)支气管镜下肉眼观察:支气管粘膜充血、粘膜水肿、粘膜浅表溃疡等炎性渗出及浅表溃疡为主要病变表现;其次是黏膜黄斑、腔内肉芽肿、浅表血管单根或呈网状曲张等炎性增殖为主;再者为眨眼征、软骨环间肌肉瘦削、管腔狭窄,粘膜苍白则最少。
  4)支气管镜下病变波及部位以支气管为主。
  5)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中医证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舌质的关系,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舌苔、脉象的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pearman相关性系数均为正值,P<0.05,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舌苔、脉象存在相关性。
  结论:肺痨的发病是长期不愈的慢性发展过程,按照传统的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均以“阴虚”为中心,“正气不足”贯穿始终,治疗上强调扶正养阴。本研究显示肺痨的早、中期是以“邪实”占主导地位,正虚特别是肺阴不足并不明显。只有久病正气虚弱、邪实渐去,镜下才得以表现为“正虚邪恋”的特点。因此从理论上,可结合中医四诊辨证与支气管镜下望诊、病理变化进行新的中医局部辨证分型,即分为痨热毒郁肺血败肉腐型、气滞血瘀痰凝湿阻型和气血不足气阴亏虚型三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