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沉积学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沉积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第2章沉积背景

第3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第4章储集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

第5章储层物性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储层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岩芯、薄片鉴定等资料,针对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与展布,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与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成岩作用类型与序列,孔隙类型与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特征与分布规律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最后对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研究区上石炭统太原组至下石盒子组划分为大陆沉积体系组、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和海洋沉积体系组等3个沉积体系组,包括湖泊三角洲、海陆过渡三角洲和有障壁海岸等3个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海陆过渡三角洲类型为河控三角洲,有障壁海岸为潮坪、障壁砂坝沉积。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详细研究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的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进而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以中期层序上升半旋回相域为单元系统编制了不同时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详细讨论了古地理演化过程中的砂体分布规律,认为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配置、砂体展布特征和河道的分布与迁移均与基准面变化存在密切联系。 以大量薄片鉴定结果的分析为依据,结合其它测试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储集砂岩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的主导因素。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压实、压溶、胶结作用为主,而早期的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是对储层孔隙起建设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塔巴庙地区储集砂岩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特征,并且弄清了成岩相的平面分布特点。 通过对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层序—岩相古地理、成岩作用和孔隙类型以及储层物性分布等各项研究的综合分析,搞清了储集层及其物性的分布规律,并对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