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丹巴县建设街后山滑坡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工程作用效果分析
【6h】

四川省丹巴县建设街后山滑坡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工程作用效果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第2章滑坡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第3章滑坡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

第4章滑坡稳定性评价

4.1应急抢险工程基本情况

4.2稳定性计算的FLAC3D反分析

4.3滑坡的稳定性计算

4.4滑坡应急抢险工程的作用效果评价

4.5设计荷载的确定

4.6本章成果分析及总结

第5章滑坡综合治理工程结构设计及作用效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四川省丹巴县建设街后山滑坡位于四川省丹巴县城建设街南侧白呷山高陡斜坡下部,其纵向长约290米,宽200~250米,滑体厚度平均30米,前后缘高差接近200米,总体积约200×104m3。自2004年8月起坡体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形迹象,滑坡体整体向前推移使丹巴县城紧靠滑坡前缘的数千平方米的房屋出现大的裂缝甚至垮塌破坏,危及大半个丹巴县城,2005年2月~5月,共计约4900人曾被迫撤离危险区。 丹巴县建设街后山滑坡是我国近年来遇到的变形速度最大、危害最严重、防治处理难度最大的滑坡之一。通过前期的应急抢险工程,滑坡已基本稳定,综合治理工程也正在施工。但建设街后山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应急抢险期间的各种工程措施的阻滑效果、防治工程结构设计荷载及防治工程作用效果,自建设街后山滑坡产生之后,一直是困扰设计者及相关专家的复杂问题。 本论文以此为契机,对于丹巴省建设街后山滑坡进行稳定性及防治工程的作用效果展开研究,试图通过论文的研究,对于建设街后山滑坡一些尚未明朗化的、存在争议的问题,利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做出解释,并针对防治工程中综合治理阶段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治理工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可做为今后相关工程的借鉴。 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1利用FLAC3D对于大变形计算的优点,对滑坡岩土体的强度参数进行反分析,其结果证明即使在未知滑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FLAC3D进行滑动面的搜索及相关设计参数分析,从而指导滑坡、边坡的防治。 2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急抢险工程作用效果明显,起到了“刹车阻滑”的作用,为建设街后山滑坡的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其中,前缘堆载属于被动支挡,对于处于大变形的滑坡体,具有很好的控制变形的作用,而预应力锚索属于主动支挡,在滑坡体小变形时的作用效果突出,与堆载工程共同作用下,能使滑坡基本稳定下来。 3通过控制滑坡的变形,可以提高滑坡的稳定性。而极限平衡法在产生大变形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方面,并不能考虑滑坡体进入塑性变形后加载时序对滑坡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的影响,在分析与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4在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能够使建设街后山滑坡长期稳定下来,是行之有效的。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桩前地基处,会存在相当范围的塑性区,因此,在桩前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5综合治理工程的四序锚索布置在距滑坡体前缘50~100m的范围内,将会有更好的整体锚固效果,但是综合考虑锚固效果、工程经济性、变形控制及局部稳定性,布置在中后部的会有更好的效果。增加桩顶锚索的钢绞线根数,可以很好的改善桩身的受力条件及减小桩前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